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中英教授提出的“本体诠释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的意义。他运用自己创立的“本体诠释学”成功地诠释中国哲学的宇宙本体“道”。他的诠释开启了对中国美学本体“境界”的理解。境界即道有显现。中国美学认定的“美在境界”,究其根本也就是“美在道”。道的生命性、有无统一性、关系性、心智性及整一性都通向境界。  相似文献   
2.
明末的琴艺术专著《溪山琴况》,在相当程度上总结了中国的琴美学。它所表达的有关琴艺术的美学思想,可以看作中国音乐美学的高峰。全文论述了24个范畴,为琴艺24种状况,重点论述了音乐的境界为和,琴艺的品格为清,琴艺的形象为丽。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伦理观有四个特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观念、与政治一体的统治原则、准宗教的绝对律令、实用理性的做人之道;中国传统伦理观既是我们创建新伦理观的思想基础,又是阻碍我们前进的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4.
一自然美学观受制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华民族与西文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正是这不同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哲学传统,造成了中西自然美学观的差别“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它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一种和谐的统一的亲密关系。中国三大哲学学派:儒家、道家、佛教禅宗,都讲“天人合一”,但侧重点不同。儒家讲“天人合一”,是从政治、伦理的立场出发的。孔子说“知天命”、“天生德于予”,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都企图将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能力归之于“天”,他们的“天”就是伦理道德规范的形而上学化。后来的董仲舒附会阴阳五行说,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天人相类、天人相通和天人感应系统,让政治秩序和自然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如何上,牵涉到对语文课功能的理解。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觉得,首先要肯定,语文课的功能是众多的,概而言之,不外乎真、善、美三个大的方面。在这三个方面,美,又是最主要的,是它的学科特有功能。以此,它区别于以求真为主的数学、理化、历史、地理诸课程,也区别于思想政治教育诸课程。有人说,你讲的语文课以审美为主要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寻求的是农作物的自然性与文化性的统一.农业作为人类对自然直接对话的活动,生命性是农业景观的重要特点.农业生产是一种培育生命的事业.农业劳动在人类的一切实用性的肢体活动中具有最多的艺术性.农业景观作为自然与人工共创的景观,体现出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而在审美中,则是自然美、人工美统一.在某种意义上,农业景观是一种大地艺术.  相似文献   
7.
美是一种价值的形容词——简评蔡元培的美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初 ,蔡元培提出“美是一种价值的形容词”。他是中国美学史上 ,最早明确地用价值论的观点论述美学根本问题的学者。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建立在价值论的基础上。蔡元培的美学体现出强烈的济世情怀 ,是中西美学融合的产物 ,且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8.
生态美学及其哲学基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美的提出,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绝对性、必然性的一个回应。生态美具有生命性、宜人性、全人类性的性质。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为生态哲学。生态哲学在主客体关系上不承认人的绝对主体性,反对主客两分,在价值观上既承认人的价值,又承认自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主要有五:乐天忧世、崇阳恋阴、尚贵羡仙、自然至美、中和为美。境界综合了中华美学诸多的因素,是中华民族审美理想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0.
美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素质教育是为人的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 ,我认为 ,最主要的为爱心、创造力、自我心理调控力这三种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不是单独进行的 ,它潜在于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以及各种日常的活动。美育由于它自身的特点 ,在培养人的优良素质方面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一、审美同情与爱心培养爱心是人的非常重要的素质 ,它是人性的基础 ,是善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 ,就是一个冷漠的人 ,一个与社会脱节的人。就社会来说 ,爱 ,是维系社会的心灵纽带。理想的合理的社会 ,应是充满爱心的社会。古今中外 ,大学者无不视爱为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