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五年前,出于对新世纪课程改革的热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组织和运作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师生发展"项目。几年来,项目组践行草根式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成效逐步显现,已经成为当前研究和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31日和2012年7月18日福建省政府和教育厅分别下发《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闽政(2011]26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以试点改革引领中小学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闽教基(2012)42号),要求2012年底前,所有中小学校必须按规划要求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任何学校、任何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擅自调整课程计划,明确提出“切实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没有对教师进行任何前期培训的基础上推出的新型课程。也就是说,现有的教师都未经过该课程的系统专业培训。为此,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课题组提出:应借助各方面力量,  相似文献   
4.
星期五晚上,是我家最开心的时刻。吃过晚饭,妈妈出了一个好点子——知识竞赛,当即获得一致通过。妈妈提问:“一口井深7尺,一只青蛙一次跳2尺,几次才能跳出来?”爸爸不慌不忙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双螺旋”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认知双螺旋及其特点 考察个体人的认知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不难发现有两种学习方式:继承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作用和影响。人们正是通过继承性学习了解前人的优秀化成果,掌握人类既存的人和科学的系统知识,又通过探索、发现等实践性学习,掌握相关技能、方法等经验性知识。两种学习方式,反映了两种认知途径,两的综合作用,既积累“可以用概念、命题、公式、图形等加以表达的”显性知识,又掌握大量无系统性,“无法用语言说出或进行传达的”缄默知识,荒最终形成个体人独具特色的认知风格和知识网络。无论继承性的系统学习,还是经验性的实践学习,其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都是螺旋式的,受人类基因双螺旋的启发,将二结合起来,笔冒昧地提出了“个体人认知形成和发展的双螺旋结构(简称“认知双螺旋”)的构想,并认为正是这个“认知双螺旋”的建构过程及其质量水平,主导了个体人的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任何成功的或不成功的人士的人生历程和经验都会证明这一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涟漪     
这是一个古老的印第安故事…… 在我七岁那年,我的祖父带我来到农场里的一个鱼塘边。他让我丢一颗石子到水中,并嘱咐我仔细观察石子所激起的涟漪。然后他叫我把自己想象成那颗石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