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1.
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这种观点,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从事教学的人们所接受。但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何,怎样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所谓传授知识,表现为使学生继承前人已总结出来的一套现成理论。所谓培养能力,概括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本领,从数学的要求来说,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通用的高等代数教材(如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代数与几何教研室代数小组或张禾瑞、郝鈵新所编的《高等代数》)中,为了尽快引入行列式,一般并不讲置换的基本理论而只讲授有关排列的知识,置换的知识是在近世代数中才讲授的,但是在近世代数的教材中,关于置换的奇偶分类问题,有的作者(例如吴品山)认为它在高等代数中已讲过,为了节省篇幅,省略不讲;有的作者(如张禾瑞)干脆避开这个问题,以求教材之精练;更多的作者另起炉灶,系统地解决置换的奇偶问题。这常使初学者感到困难并增加了教学时数。本文将在学生已掌握的排列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一个在近世代数中讲授置换的奇偶性的方法,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3.
本的主要结果是:设A,B∈C^m×r,则|tr(A·B)^2n|≤tr[(AA^0)^n(BB^0)^n],n 为自然数。这个结果推广了[1~3]中关于矩阵乘积的迹的有关不等式,并部分地解决了[3]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证明了长方四元数矩阵奇异值的一些不等式:设H为四元数体,A∈H~(n×m),B∈H~(m×k),S=min{n,k},1≤l≤s,则 sum from i=1 to l σ_i(AB)≤sum from i=1 to l σ_i(A)σ_i(B) (ⅰ) sum from i=1 to l σ_s _(i+1)(AB)≥sum from i+j=m+s-l+1 σ_i(A)σ_j(B) (ⅱ) multiply from i=1 to l σ_i(A)σ_(m-i+1) (B)≤multiply from i=1 to l σ_i(AB)≤multiply from i=1 to l σ_i(A)σ_i(B) (ⅲ) 其中,σ_1(A)≥σ_2(A)≥…≥σ_m(A)≥0是A的从大到小的奇异值,当i>m时,σ_1(A)(?)0。不等式(ⅰ),(ⅱ),(ⅲ)包含或加强了文[3]、[4]、[5]的一些基本结果。  相似文献   
5.
设 X 为一个 BCI-代数,N,H 为 X 的理想,A 为 X 的子代数,X/N 为通常意义下的商代数,C_0为 X/N 的常元,C_0(?)H(?)N(?)A.今A/N={C_x∈X/N|x∈A}本文主要证明了以下几个结果:i)X/N=X/H;ii)A/N(?)A/N;iii)当 A 还是 X 的理想时,A/N=A/N.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主要结果是:设A,B∈Cm×r,则|tr(A·B)2n≤tr[(AA*)n(BB·γ),n为自然数.这个结果推广了文[1~3]中关于矩阵乘积的迹的有关不等式,并部分地解决了文[3]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推广了文①的结果,得到了一个不用解线性方程组而用矩阵的乘法计算实对称矩阵的全部特征向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