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海懿 《天中学刊》2014,29(6):100-103
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政府的首府,初期的市政建设艰难,经费极难筹集.刘纪文作为南京的首任市长以及初期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在建设经费筹集工作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从1927年到1930年,他在各种场合利用种种机会积极筹措了庞大的首都建设经费.在筹集经费的背后,存在着国家权力的渗透与运作,刘纪文的努力离不开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作为民国首都,在首都建设时期为了筹集住房与自来水工程的经费发行了特种建设公债.南京市府为了该公债的顺利发行与成功推销做了诸多努力,既科学合理地拟定条例章程,又整理市产与车捐收入为公债提供基金担保,还采取多种办法进行销售.公债的推销效益却十分低下,其原因主要是国民政府发行的大量中央公债限制了南京特种建设公债的推销.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都对国民政府提供了援助,但两次援助的性质与结果截然不同。借助于对战后(二战之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分析,通过中美外交的一个侧面,即蒲立德1947年的非正式访华,对蒲立德的访华结果和访华影响进行分析,来达到对当时"美援"问题的再探究,同时实现对蒲立德及其事件的专题性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