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教育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普通话中附着于动词性成分后表完成的助词"了"在惠州方言中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抛"和"□[ei55]"。其所能依附的动词性质不一致,句式的语义功能也有所不同,在句法环境上也有参差。文章将着重描写和分析"抛"和"□[ei55]"的用法和差异,并结合客家方言的同类现象探讨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惠东多祝畲语代际传承中断早,呈老龄化趋势,中老年畲民多为双语人,年轻人畲语使用能力差。畲民对畲语的支持度较低。畲语活力较低,使用域有限,是一种濒危的需要抢救的少数民族语言。建议从政策立法、双语教育和采集记录畲语三个方面抢救惠东畲语。  相似文献   
3.
惠州方言中的"有"字句在普通话习得过程中存在负迁移现象,其产生的内部根源可以用标记理论和语言系统成分缺位补足机制来解释.  相似文献   
4.
《惠州方言词典》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积淀的成果,是惠州方言乃至汉语方言研究的重要语料,文本主要阐述其编撰成果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并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以与方家商榷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中附着于动词性成分后表完成的助词"了"在惠州方言中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抛"和"□[ei55]".其所能依附的动词性质不一致,句式的语义功能也有所不同,在句法环境上也有参差.文章将着重描写和分析"抛"和"□[ei55]"的用法和差异,并结合客家方言的同类现象探讨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主干课程。其任务是阐明语言学基本理论,了解语言结构和发展规律。其目标是“辨析和理解并记忆语言学的知识点”,“能够结合具体语言实例理解语言理论”,最终“能够运用语言理论分析具体语言问题”[1]。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定位时常导致纸上谈兵的课堂教学与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教学目标相分离,形成剪刀差,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老师讲着枯燥,学生听着无味,最后学生机械记忆了语言学基本的理论知识,而在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上基本没有得到发展。造成目标与效果剪刀差的主要原因是语料和教法问题。由于老师懂的外语有限,有效的语料少,所以学生理解理论难度大;由于教材有趣的语料少,所以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由于老师讲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挖掘的语料少,所以很难发现具体的语言问题来分析。为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提出“基于语料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从“坐中学”到“做中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给力”主要充当谓语和定语,其由形容词发展出动词用法,主要原因如下:在语义上基本动词“给”的语义凸显,“给力”在隐喻机制下实现词汇化;在结构上受南方方言给予句格式影响,再加上语法类推作用使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