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但长期以来,始终是在“条条”管理与“块块”管理之间抉择。历史证明,只有彻底打破“条条块块”的束缚,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才能摆脱困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纸币制度产生于北宋,历经南宋、金元得以发展。其间金代纸币制度的厘革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金立国一百二十年,发行纸币的历史有八十年之久,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关于纸币的理论也较为贫乏,但金代在纸币制度方面的一些创举却为后世所沿袭,纸币膨胀的教训也曾被后代统治者引为鉴戒。可以说,金代为纸币制度的完善提供了不少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因此,研究金代纸币制度的利弊得失实属必要。本文打算就金代发行纸币的历史条件、过程、以及纸币膨胀的情况来探讨金的纸币制度,不当之处,望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开创并奠定了唐代近300年的帝业,承前启后,影响深远。他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鉴历代之兴衰,惩隋亡之弊政,即“以古为镜”,尽管这是一个史家注目的课题,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评论都显得不够。本文依次论述了唐太宗为什么“以古为镜”,怎样以古为镜,在结论部分又进一步作了评述,指明其局限性,并肯定了他“以古为镜”的成功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围城》中,好多重要人物都是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上场的:还有许多穿插在叙事中间的议论。这些议论画龙点睛,有助于加深对人物、事件的认识,悟出许多人生的道理,同时获得无限的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围城》人物命名进行了研究,分别对用典,取譬、谐声、寓意等命名方式举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管子》是战国中期已出现的一部经济巨著,其经济思想之丰富在先秦诸子中无与伦比。它把富民视为治国首务,同时又注意到甚富与甚贫两极分化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富而能夺,贫而能予”,这就是它的取予之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谓“夺”,绝不是剥夺富有者的财产实行均富,而是指国家通过财政、税收、价格、贷放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抑制富豪商贾乘机牟取暴利;所谓“予”,也不仅是单纯的救济,而是由国家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减免赋税,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扶助贫困者生产致富。《管子》的取予之道虽然是为维护封建政权服务的,有它的局限性,但其如上经济思想,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同期的世界历史上,都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市)人。少年时曾随做地方官的父亲游历过许多地方。父亲死后,定居江宁,立志钻研学术,“务为有补于世”,自百家诸子之书,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中进士,以后曾长期任地方官,深知民间疾苦。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起主持了长达九年的变法运动,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晚年罢相后居江宁,封荊国公,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终年六十六岁。本文结合当时变法的具体措施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王安石的经济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8.
《庄子》自然环境保护思想发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子在道家“法自然”、“为无为”等思想指导下,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反对肆意掠夺毁灭自然,反对把万物区分为有用和无用,反对人类使用高效率的有害技术。尤为可贵的是,他能突破狭隘的功利主义局限,从美学价值出发,强调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