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0世纪50到60年代的文学期刊被纳入国家集中、统一、有序、规范的管理格局中,形成从全国到地方的等级关系。文学期刊曾采取变革措施,追寻自己的特色,取得一定成绩。应客观、整体、辩证地看待此期间文学期刊对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对文学有主体性建构作用,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认同,因片面地发挥政治功用而走向衰竭,在同一和规范中也隐含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历时性地清理文化大革命中重庆小说的存在状态,重点以罗广斌之死说明其前期被放逐的命运,以《重庆日报》文艺副刊和《四川文艺》等营造的发表空间说明其后期在总体荒芜中的些微改变,以池正坤、胡明文、郎昭平等为例评述具体的小说创作,最后总结此期间重庆小说创作的特点,还提及地下写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文学期刊作为文化传播媒介,是传递文学信息的重要栽体,但也对文学发挥主体性的建构作用.文学史上,文学期刊的出现带来文学新变,促发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的产生,也促进、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中重庆的诗歌创作是相当热闹的。文章简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庆诗歌,描述它的生存空间,分析其创作概况并概括特点,对此期间从事诗歌创作的梁上泉、王群生、徐国志、邓君吾等诗人的诗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析重庆诗人梁平的诗作,认为他的诗表现出了一种不同于第三代诗的世俗化,个人化的对生命现实的体验,这种体验经独特的情感的符号创造发而为诗,营构出一片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一、借剧的形式写的诗痖弦不仅是中国现代诗坛上最具戏剧性的诗人 ,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戏剧诗人。闻一多先生曾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道 :“在一个小说戏剧的时代 ,诗得尽量采取小说戏剧的态度 ,利用小说戏剧的技巧 ,才能获得广大的读众。这样做法并不是不可能的。”他的话在痖弦身上得到了应证。并且 ,痖弦的诗绝非“不像诗 ,而像小说戏剧”或“多像点小说戏剧 ,少像点诗” ,[1] 而是以一种惊人的凝缩和如歌的音乐特质把“小说戏剧”浓缩、熔化为真正的抒情诗。余光中在《左手的缪斯》中认为痖弦回应的是T·S·艾略特 ,他道 :“症弦…  相似文献   
7.
王刚和曾祥铣所著<黔北20世纪文学史>不仅材料翔实、内容丰富、体例完备,行文风格做到严谨和灵动的统一,而且体现出现代性和地域性的双重视野,是现代性和地域性双重视野的交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