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过去,我指导儿童写作仅仅局限在課堂上,又加上教學脫離實際,讲的东西常常不是兒童所需要的,不是儿童所能理解的,所以學生的写作水平老提不高。自己为之苦恼,学生也怕写文章,通过“教学必須改革”的有关文件的學習,打开了我的思路,認識到培養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从多方面進行工作。而对剛  相似文献   
3.
作文讲评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也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在讲评过程中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广泛吸取别人习作的长处,多方体验习作劳动的欢乐,激发起新的习作欲望。我采用互阅互荐,群讲群评等办法,活跃了讲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我以往一直埋怨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枯燥干、言之无物。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一味考虑如何把书本中的词句章法塞到学生的作文中去。比如要学生写《我的家乡--仪征》一文,不带领他们去了解村史、社史、街史、厂史,不去访问老工人、老贫农、老干  相似文献   
5.
以往我一直埋怨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枯燥干瘪、言之无物。在指导写作时我强调文章要写得生动具体;在批改作文时我也指出写文章要多想,内容要充实。但始终不能解决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反复学习《实践论》,逐渐地懂得了人的认识来之于实践,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这样一个道理。我想儿童写作文是反映他们的思想认识,他们只有对事物有了认识才能有所反映。可是我过去忽视了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认识事物,提高思想;而是单纯考虑如何把书本中的思想内容、词语章法塞到儿童的作文中去。比如要儿童写《我的家乡——仪征》一篇作文,不引导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片段一】师:(板书课题)《拉萨的天空》。(生边观察、边书空、边练读)【点评】板书即为范写时。课前板书、屏幕出示,看似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但学生看不到老师的书写过程。赵老师以过硬的书写基本功,边板书边导写,教师运笔,学生模拟,课堂养成自觉书空的习惯。师:自读课题,想一想,从题目中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什么?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文当然是要做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作文教学不仅要在作前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事物、陶冶情操,提高思想水平,而且要将深化认识,转变思想,指导行动,渗透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贯串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为此,我作了如下探索: 一、随情练文,深化感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随情练文是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出示天鹅图片,谁来把课前你收集的关于天鹅的资料向同学们作介绍。2.揭示课题。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上又上冻了。怎么办?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了。板书:天鹅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提出不懂的问题。2.读课文,讨论交流:《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三、直奔重点,以情施教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作文讲评,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优劣褒贬老师定。由于师生之间在生活经历、情趣爱好、读写能力诸方面存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置学生于一旁的“一言堂”讲评,往往是隔靴搔痒,讲不在关键处,评不在点子上。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作文讲评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也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在讲评过程中动眼、功手、动脑、动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吸收并分享体验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们学习的愿望就会消失,因为实际上劳动本身也不存在了。”“差生”作文同样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也迫切希望尝到习作的甜头,体验习作劳动获取胜利的欢乐。作文教学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对待“差生”的作文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不能当头棒喝“杀心火”,而是要精审细度,善于捕捉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诱发习作火花,加温助燃。具体做法有如下三点: 一、点滴诱发讲评“差生”作文我一般不作优劣权衡,而是致力于劣中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