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1] 那次上《卢沟桥的狮子》一课,老师让同学们按顺序读课文。当轮到我时,我很激动,可老师却没有叫我,而是让全班同学齐读。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我知道,不就是因为我上次朗读时卡壳了么?你看不起我不让我读,我还不想读呢。从那以后,我对朗读非常反感,有一种抵触情绪,连语文课也不愿意上了。  相似文献   
2.
写作.本是做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就好象农民种地会使用锄头一样。然而今天对一些教师来说,写作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学生时代,语教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提高你们的写作能力吧!”那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出了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写作就被置于我们视野之外,即使是后来成为了教师,甚至是教学生写作的语教师.也难见我们动笔写写什么。我们这个时代患上了“不写症”。  相似文献   
3.
这是两个让我深有感触的案例: 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用双面胶将一个木制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当学生板演的时候,斜上方的教具擦着孩子的肩掉了下来,孩子吓了一跳,老师有点慌乱。这时,教室里出奇地静,老师很快镇定下来,她将教具从地上捡起,然后使劲地往黑板上按。那教具被牢牢地粘住了,再也没有掉下来,老师像什么事也没有  相似文献   
4.
每逢看到外国电视剧中外国人对亲人用"我爱你"这一类似的语言表达爱意时,我被他们热烈直接的表白而感染。他们直爽的性格将亲情与爱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反思我们,幼年时在爸爸妈妈的口授下,用稚嫩的声音说出"妈妈爱我,我爱妈妈",而让父母欣喜不已,长大后的我们有过多少回这样如此直接的表白呢?这固然有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但面对着辛苦劳累的父母,一句温暖的话语也没有吗?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案例与反思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中的第四课《汉字和书的故事》中的内容。旨在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探寻和研究汉字的起源和特点,体验和感受祖先的智慧,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案例一片段一:畅想无字世界,唤醒情感师:同学们,假如没有汉字,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相似文献   
6.
由成都商报和四川电视台共同组织的“超级教师”海选面试,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担任了两个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中学教师,在海选现场声音嘶哑、略显疲惫。一位企业家代表向他提出问题“:担任班主任,拿到名册,你会怎样开展工作?”这位老师的回答是所有教师都容易想到的“:研究学生的情况,看一看哪些有困难,哪些有特长,哪些适合参与班级管理……”这位评委并不十分满意这个答案。她建议首先应该与家长、与科任教师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团队。好一个教育团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正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教…  相似文献   
7.
8.
如何深化教育改革,进行教育创新,关于“体制”、“考试”、“分数”……从来没有像现在有这么多的议论与评判,拨开这些纷争表层,我们看到教育工作者挥动着手里的教鞭,划出一个又一个图案,虽然有的灿烂有的暗淡,有的完美有的残缺。但我们相信,如果赋予它们责任的基点、爱心的轴承、育人的指向,那么,殊途同归,即使有主观与偏颇之处,也一样可以亮出自己的色彩,相映生辉。——编者  相似文献   
9.
那次上《卢沟桥的狮子》一课,老师让同学们按顺序读课文。当轮到我时,我很激动。可老师却没有叫我,而是让全班同学齐读。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我知道,不就是因为我上次朗读时卡壳了么?你看不起我不让我读,我还不想读呢。从那以后,我对朗读非常反感,有一种抵触情绪,连语文课也不愿意上了。一次自习课上,老师随堂辅导,我先举手问问题,隔我一排的学生××后举手。老师的眼光滑过我,却背转过身朝××走去。我感到非常失望,也很自卑,原来案例1:案例2:老师的眼睛里没有我。后来上课即使我有了问题,总是不敢问,慢慢地也就不愿…  相似文献   
10.
一驳公开课“耗时费力”论。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把公开课与常态课放在同等位置上。两者虽然同为课,但是还有不同。公开课除了与常态课一样担负着育人任务外,还担负着大范围地传播先进教学理念的任务,必定要求精益求精,需要的是取众人之智。同时,在大兵团的“打磨”中,既锻炼了执教者,也相应地增强了执教者所在组织的学习研究能力。这是耗时费力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