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一个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应是品德高尚、习惯良好、知识丰富、趣味高雅、对事物具有主动探究精神,并能够使用理性方法的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如何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学生呢?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除利用班主任的地位优势和语文学科优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大力渗透人文知识外,我更注重创设一种体现着人文关怀的班级环境,即创设并完善一个和谐、公平、人性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以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和谐、公正,能够心情愉快,能够正确看待周边的人和事,不麻木,不偏狭,具有责任感。讲人文关怀,首先要创设平等…  相似文献   
2.
当下中小学基地课程建设正在迅速展开。本文就笔者带领教研组开展基地课程建设的实践体会,结合日常在一线的交流见闻,尝试论述基地课程应如何定位、如何建设、如何发展等问题,提出基地课程要侧重课程建设,内容要源于现实国家课程的学习需要,要尽可能立足于已有的教学探索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应试作文不同于文学创作,更强调实用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有限的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不讲点方法是不行的。——陈立今刘加民(以下简称刘):陈老师,最近接到一些学生来信,他们都反映:按照老师指点的方法去写了,可每次考试作文成绩都差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想听听您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我校科实验班始建于1995年,建班伊始,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在课程模式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给予了社会实践课足够的重视和充足的时间,将原国家教委规定的“每年参加社会实践两周”增加到四周。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利用高一、高二的四个寒暑假进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社会实践。这其中学生普遍反映暑期社会实践收效最大。  相似文献   
5.
<正>一、是谁在“神鸦社鼓”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之句,读者对“一片神鸦社鼓”的主语有三种理解:(1)敌人;(2)沦陷区的原宋朝百姓;(3)因辛弃疾写此词时佛狸祠在南宋控制版图内,故又有人说这里的主语应是南宋的军民。三种理解表现了不同的主题。第一,如果认为主语是“敌人”,则这句应是写敌人肆无忌惮地在昔日大宋的领土上祭祀庆典。那么,该词突出了祖国疆土已沦为敌手之痛。我们说因人识文,联想词人辛弃疾是从金人统治地区南归的志士,他对国土沦入敌手的痛切之感应是非常强烈的。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朱熹说:"立修齐志,读圣贤书."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我校尝试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藉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使学生在对传统诗文的涵泳中扎住中国的根,明理、明善、修身养性. 十几年来,二附中一直坚持着诵读诗文教育,与此配合,学校开展了"学论语、讲修养""学人文、讲修养"和"古诗文大赛"等系列活动.校领导们带头每周给学生们讲一则《论语》,林校长还把每周讲的《论语》全部背诵并默写下来,以砥砺学生. 学校编印了《诵读诗文选》《学论语·讲修养》等书籍免费发放给每届二附中的新生,做到人手一册. 记得诵读诗文活动启动时,吴林书老师曾当场赋诗:"千古文明,自当继承.往圣先贤,重德贵学.学而有法,诵背为先.口诵心惟,涵泳其间.三载六年,学优才瞻."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就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谈了自己的一些感受,着重总结了高三教学的得与失,并回首紧张的复习应考生活,总结经验,以提示后来人。  相似文献   
8.
河北与北京交界的大山皱褶里隐藏着一个小山庄叫“苟各庄”。铁凝的小说《哦,香雪》就是以此为背景写的,香雪、凤娇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苟各庄少女形象的浓缩。只不过在铁凝笔下,荀各庄有了一个更形象的名字——台儿沟,因为这小村就在一块山坡的台地上。  相似文献   
9.
“我的2008”是学生的一组命题作文。要求从“我”的视角,表达对新年2008的希翼。本栏从来稿中选发了5篇佳作——或对2008奥运会的期待与祝福,或对新年独抒灵性的梦想,或面临高考的从容,澹定,以及对未来肩承责任的允诺等,充分展示了一代学子约烂的内心世界,青春的激情,与出众的写作才华。 仰望星空,“我的2008”,是一颗颗长大的星星;属于你的星座,一定会进射出更璀璨的光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我们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了那些人,他们的笑容和幸福构成了我们快乐的源泉;同时,还为了另外无数个不相识的生命,怜悯之心将我们与他们密切结合在一起。——爱因斯坦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