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翠珠 《文教资料》2012,(31):32-33
人称转指是汉语中较为常见的人称代词变异用法。它以语用为基础,以恰切地表情达意为原则。本文主要分析了汉语人称代词转指用法的八种情况。或将当场性的人称代词变异为非当场性的人称代词,拉开心理距离,客观说事,避免当面的直露和主观臆测;将非当场性的人称代词变异为当场性的人称代词,拉近情感距离,引起双方感情共鸣。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及其系统构建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感知中国"目标的提出,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利用先进的泛在网、物联网、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建设智慧型校园的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文章阐述建设智慧校园的概念、功能模块及其关键技术,结合现行案例,以了解其建设现状,并提出其系统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构建的机房管理平台是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可持续化的机房管理平台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机房手册的可持续化网络机房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实践结果表明,机房手册有利于实验室的长期建设,对提升实验室管理的层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汉字"囧"自2004年以来成为网络新宠,倍受网友追捧.我们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考察,探讨了"囧"的形体、意义和功能的变异运用及其表达效果,阐述了网络语词"囧"所传达的语言智慧.  相似文献   
5.
“某”、“某甲”、“某乙”是人们所熟知的隐名代词,用来代替人和事物的名称,而作为自称代词,就鲜见探讨了。唐宋时期是自称代词“某”、“某甲”、“某乙”盛行的时期,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一致,语用功能和分布却大有不同,复数表达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隐喻与象征     
在所有语言现象中,隐喻(metaphor)是最让人费解的意义之迷。文章对什么是隐喻,隐喻具有怎样的语用功能进行了阐述和理解,并对人们视为迷雾的隐喻与象征进行力所能及的辨述,力求辨明在暗示性外衣之下隐喻与象征的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7.
8.
质疑能力,是指具体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我认为教育成功的标志应是把学生由没问题教得有问题,而且能提出越来越深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它们。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9.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SOV语言,在语法上与汉语有着较大的相异点。除了语序的不同,其他句法结构也与汉语有许多差异。与汉语相比,哈尼语数量结构的句法特征非常鲜明:数量补语空缺、数量修饰语语序独特。从形式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两个角度都可以找出哈尼语和汉语的数量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可以归纳出语法的某些类型学特征,为语言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