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进行高三传统三轮复习模式下普遍存在"前松后紧"或者过早地运用"题海战术",从而学生的潜能没能充分挖掘出来.如果在这种模式下加以突破、改进,势必会提高考生的效率.本文就是在传统三个复习阶段的教学中,融入另一个阶段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三轮复习中,虽各有侧重,但是要互相渗透,这就是我所称的"3+1"立体交叉复习模式.其出发点是"基础知识复习"中定期安排适量的"专项能力训练","专项能力训练"中适量安排一些"考前+模拟限时训练".这样做,可以避免阶段教学的片面性和单一性.这种"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的完美结合可以使整个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事半功倍,这十分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2.
"蝴蝶效应"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的发现的原理: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边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几下翅膀,就有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不经意间的活动却能产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原理往往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注重事物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找出事物相互联系就能知道事情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课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指出:“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与国内民族分裂势力遥相呼应,处心积虑地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加紧对我进行渗透、分裂、破坏和颠覆活动。”2008年发生的西藏拉萨“3·14”事件和今年发生的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中.国内民族分裂分子和国际敌对势力遥相呼应,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制造暴力事件.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这两次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民族问题无小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课既承担传授知识的功能,同时又负载德育的功能,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的变化,进一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每个思想政治课老师所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特点加上我校学生来自于西藏的特殊性,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并提高学习成绩是有一定难度的。朱熹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笔者发现“课堂讨论”可以发挥独特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渗透于藏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人文关怀意识成为藏族道德伦理观的核心。藏传佛教的人文关怀意识具有特定原因和内容。剖析并揭示其的社会影响对促进当前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进林  吴琼 《科教导刊》2019,(11):54-55
调查贵州省林业学校的23个班级的班主任进行了关于是否允许学生带移动终端设备进课堂进行了调查。随机选定四个平行班级的同一门课程"外科护理学"进行对比教学,实验组允许移动终端设备进课堂,并应用于教学中。对照组不要求移动终端设备进入课堂。最后通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效果评价,发现实验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在历年的政治高考中,主观题的分数都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学生的薄弱部分也在这里,失分也很多,很多高考命题者也看重这点,主观题的难度逐年加大,选拔的区分度也更加明显。高考难度和学生的畏难情绪越发成为尖锐的矛盾。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真正成功不是来自于学生的自发领悟,而是更多地来自于外在群体的合作和协调带来的刺激。"  相似文献   
9.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社会所关注的第一大事,也是学校关注的头等要务。笔者在小学工作多年,语文、数学的教学质量一直萦绕教师的心灵。教学质量的高低应该是直接与课堂质量的好坏挂钩。小学语文教学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十分困难。下面我就小学语文教师最头疼、最关注的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意见或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精湛的建筑师在修路、造桥、房屋的装修过程中,都会在建筑材料的衔接处留出适当的缝隙,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严实无缝。这是为什么呢?这些"缝隙"看起来好像是建筑师的"败笔",似乎直接给建筑产品带来瑕疵,其实这些有意为之的"缝隙"正是建筑师的精心之作,巧夺天工的心血。因为自然界的热胀冷缩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