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作家以自足、完备的艺术形态,展示出共性与个性兼备的开放型的文本风貌;亲和的平民生活、无奈的真实人生、历史的情感探索。她们的小说创作或平视芸芸人生,在一种冷静的观察体验中凸现出真切感和真挚感,融入自己对人类的悲悯胸怀;或在无用于世的现实中,以世俗化的、嬉笑怒骂皆由人的姿态回避对尴尬人生的评判;或穿越历史的隧道,追踪并重现女性对真爱和理想的探索足迹、心路历程,从女性角度重新解读历史,寻求其中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繁漪与娜拉都是自我与环境发生激烈、尖锐的冲突时走向精神反叛、行为抗争的同一道路。但由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以及自身的个性的不同,她们抗争又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繁漪的全面毁灭的民展示的是悲剧性,娜拉的自立新生的方式则体现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刘勰倾注其毕生的追求与思索而创作问世的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是其美学生命与心理体验的显现.其中,"文之枢纽"的文道论浓缩了刘勰的儒之途、道之心、佛之论、<易>之理等丰富性体验,蕴含了龙图龟书、玉版丹文、蓍草占卜等远古神话传说与古代巫术的神秘体验,而且丰富性体验和神秘体验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美国这两个民族皆以自己的文化为背景,形成独特的文化模式,即中国是宗族主义中心和相互依赖的取向,美国是个人主义中心和自我依赖的取向。这两种差异悬殊的文化模式取决于它们各自的民俗根源,即中国拥有复杂平稳的伦理观念:儒道佛三家合一以及自我释怀的集体主义;美国则拥有单一开放的人生哲学:基督教一神教以及张扬个性的孤军奋战。民族文化及其模式具有差异性,但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5.
繁漪与娜拉都是在自我与环境发生激烈、尖锐的冲突时走向精神反叛、行为抗争的同一道路。但由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以及自身的个性的不同,她们抗争又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繁漪的全面毁灭的方式所展示的是悲剧性;娜拉的自立新生的方式则体现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文学科的教学更应该承担以传统艺术审美思想之精华弥补现代之不足,亦以传统之精华完善现代人文意识和师范素质的教学功能。因为知识经济要求有完整的传统艺术审美传承,以及创新思维和开放敏感、活跃和谐的现代精神。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社会人才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范人才。其中文艺学是专业理论基础学科,其教学应该视野开阔、思维多元。而当今《文学理论》、《美学》、《文艺心理学》等文艺学的专业理论课程普遍存在不容忽视的弊端:一是教材繁多,特色各异,却缺乏适合教与学的版本,权威版本偏于语言表述艰涩,理论阐述高深莫测且缺少理论与艺术及生活的联系。二是教师授课重视本课程理论,轻视艺术实践,忽视与诸学科的联系;三是教学延伸缺乏提升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师范技能。有鉴于此,笔者尝试从课前预习作品、课堂讲解原理、课后复习讨论等教学环节,以系列方式探讨文艺学教学的多元格局,旨在使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全面实现奠定人文意识、积淀理论素养、训练师范技能等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故乡何事又重来--论《无字》中女性的灵魂裂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对中国女性的性爱理想、灵魂裂变探索了 2 0余年。在《无字》中 ,以“故乡何事又重来”为精神线索 ,张洁苦苦追踪了三代女性灵魂裂变的轨迹 ,分别为她们营造了三个精神家园和灵魂栖宿地 :儒家、佛家、道家。但是 ,这个由儒佛道三原色的民族宗教之花环绕的灵魂故地 ,似乎也不能成为女主人公吴为实现爱情理想的殿堂。张洁站在世纪末的门槛上 ,面对在世俗化社会中“无为”理想的凋零 ,吟唱了一曲凄迷的悲歌  相似文献   
8.
张洁对中国女性的性爱理想、灵魂裂变探索了20余年。在《无字》中,以“故乡何事又重来”为精神线索,张洁苦苦追踪了三代女性灵魂的轨迹,分别为她们营造了三个精神家园和灵魂栖宿地:儒家、佛家、道家。但是,这个由儒佛道三原色的民族宗教之花环绕的灵魂故地,似乎也不能成为女主人公吴为实现爱情理想的殿堂。张洁站在世纪末的门槛上,面对在世俗化社会中“无为”理想的凋零,吟唱了一曲凄迷的悲歌。  相似文献   
9.
在 2 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中 ,美国新历史主义批评家们将历史批评置于后现代氛围中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海登·怀特在《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本文》中辩证地论述了历史本文实为一种主体叙述 ,而且是一种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文学虚构 ,同时 ,主体叙述与历史本文、历史语境与文学虚构之间存在着“解释的循环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和19世纪70年代的挪威,分别出现了一位反抗封建礼教、宗教法律的女性形象,这就是《雷雨》中的周繁漪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她们都是“精神反叛”的典型。她们同为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一个生活在貌似有尊严有秩序,实为冷酷专横的封建式的资本家的家庭里,一个生活在看似欢乐和谐、实为虚伪自私的银行职员的家里;一个在两代人的欺侮下就要闷死、渴死的时候,一个在两代人的脉脉温情中被突发事件震醒的时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条道路;控诉与抗争。之后,繁漪在雷雨中将爱与精神共同毁灭,而娜拉则抛弃了玩偶之家,坚决出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