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8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虽然同分异构体的知识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只占较少的篇幅,但它却贯穿于中学有机化学的始终.从有机物结构、性质的推导,直至有机计算,无处不与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紧密相连.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又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钊 《考试周刊》2011,(49):8-8
杜郎口自主学习可以说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学习者参与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善于创设环境,善用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想象,巧用表演等形式,培育学生个性;巧设疑问,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空地战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突防战斗的演变史.而突防战斗变化的根本动力是航空高技术的进步.因此,必须使突防战术与航空技术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对蔡元培的"追忆"就不绝于书,持续时间之长,人数之多,超过对其他文化名人的"追忆"。这首先是因为"以特殊身份在特殊年代做了一件特殊事";其次,蔡元培道德学问均罕有其匹;再次,人们追忆蔡元培,也是"借人抒情",最后,追忆蔡元培,体现出人们对中国传统价值标准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日记三则     
陈钊 《现代语文》2005,(2):32-32
2004年11月15日 星期一 晴 提起书法,老师便来气,因为我们班写字好的没有几个.不幸的是我的字屡次遭到老师的批评,"你看你的字,歪歪斜斜的,给人的感觉总是疙疙瘩瘩的,这样的字在中考的时候肯定会吃亏的,所以你现在必须练习书法."心里不情愿地答应着.嘴上不说,可心里总在想,到考试的时候我一定会好好地写,何必过早做无用功呢?于是练习书法的事又渐渐被我淡忘了.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布局生态化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进行的区域经济布局或布局调整活动。区域经济布局生态化通过节约和集约使用自然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减少运输活动、建立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布局体系等方式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生态化包括了区域总体、产业、城市、交通、企业等布局的生态化。最后提出了推进区域经济布局生态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创作观念是人的主观思想、理性认识和审美观念的具体反映,是中国画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主要因素.它制约着中国画创作的方向.它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画以表现人的精神情致美为主的写意创作观念,主要是中国哲学的人本精神影响下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三味书屋”关于“三味书屋”,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封建教育、孔盂之道对广大儿童实行精神戕害的典型环境。“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单调,沉闷、枯燥”的,学生们在老师读书时偷着“做戏”、“画画儿”,则是表现了学生们对封建教育的反抗。这些说法都是主观臆断的。在鲁迅的笔下,“三味书屋”的生活同样是充满乐趣的。学生们在经过简短的入塾仪式之后,过去那种毫无约束的生活也就结束了。从此,每天在老先生的指导下“读书”,“习字”,“对课”,课余休息的时候,仍然可以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如果说,这种生活和百草园的  相似文献   
10.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国内外形势异常严峻.为了打破这种不利局面,苏俄先后发表两次对华宣言,力图改善对华关系.因此苏俄两次对华宣言是在特殊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通过对宣言出台之前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可知,苏俄希望借此来打破协约国的封锁包围,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