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体育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一、前言《体育统计》和《体育测量学基础》现已列为我国师范院校体育系、科的教学计划,以此作为中等学校后备师资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内容。这两门新兴的学科都处在发展之中,从学科范畴来说,它们都具有独立的体系,但从本质上来讲,则是一回事,是一件事物的不同阶段,即隶属于“测量——评价”这一科学体系,并用之于体育行为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因此,明确二者的关系对体育专业的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1、对运动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时,人体总重心位置是不可缺少的参量。 2、欲取得运动行为的连续性技术资料,利用电影连续图片进行分析,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尤其是高速摄影技术的应用,可从图片上得到更为精确的资料参数。然而电影图片的数量是很多的,为了求得每一张图片上之特定身体姿势的总重心位置,研究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计算。因此,如何迅速、准确测定图片上人体总重心位置,就成为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保证分析及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美     
体育美是一个新的概念,但体育中有美并非一个新的命题,只是过去未对它作专题研究。《体育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把体育美和体育中的审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探明体育美的特质和表现特征,并加以系统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试就此作初步论述,旨在阐明笔者的基本观点,以期同仁有以教我。一、“体育美”是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体育美是在体育活动中,人体及其运动行为透射出的人的美,体育美是“美”的下位概念,是美的一个范畴。“美”的存在形式有“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和“艺术美”。自然美重形式,社会美重内  相似文献   
4.
<正>前言 在我国近期的历史上,“美学”曾一度被视为异端而列入学术上的“禁区”,人们谈美色变。当春光重返大地之后,“解放”之感油然而生,人们更加热爱生活,对美的追求日益强烈,谈美、讲究美、研究美学的热潮日渐高涨。尤其是近年来“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提倡更直接推动了全国性的美学热潮,美字百花园重又群芳斗艳,这也使得国外美学家为之惊叹。此种“美学热”大概也是一种“超量恢复”吧!  相似文献   
5.
<正> “体育”、“人格”、“美”似是三个互不相干的范畴,但若取文化视角,并使之向审美与创美聚焦,则不难从这三个当代“文化热点”的幅射和相互渗透中,发在体育潜在着一个人格的美学世界。 (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奋斗一生,无不望留得美名在人间。纵观中外历史,不少人曾因美的庇萌而百世流芳,如中国的“陶潜式人格”,西方的“歌德式人格”,皆倍为今人所称  相似文献   
6.
<正> 时下“体育艺术化”的呼声颇高,对于体育是不是艺术的问题亦有争议。把体育与艺术密切联系起未,这反映出体育对于美的追求更加强烈,这无疑是一种良好的趋势。但是,我认为“体育艺术化”的提法还是值得商榷的。体育是什么,艺术又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化”,体育应不应当和能不能够“艺术化”,以及如何“化”和怎样算是“化”了。这些问题都还是值得讨论的;而对于“体育”究竟是不是“艺术”的问题,也是必须阐述清楚的。为此,本文试就体育与艺术的几个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体育美学的时象,体育美学的根本任务以及研究方法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