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释“势”——从《文心雕龙·定势》篇看风格的客观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心雕龙》的风格论中,《定势》可看作《体性》的姊妹篇。《体性》篇论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定势》篇则论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体性》篇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文如其人”的概念的发展,所谓“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刘勰以贾谊等一大批作家来做例子,证明了这点。二是语言修辞风格的提出,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八体,这是刘勰的创说,(在这以前,曹丕、陆机仅就文体的角度上说过)为以后司空图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为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做序时曾云,尺牍最能“知道这人的全般”和“真实”。[1](P414)对于学者个人来说,专题著述固然可以更明了著述者的修业方向与学术思想,但若要兼收“知人论世”的“尺牍”之效,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阅读作者的文集。从最初的左翼文学,到后来的新月诗派,以至近来的现代思想史与知识分子研究,《砖瓦的碎影:中国现代文学论》一书全面辑录了作者黄昌勇十数年来在现代文学研究方面步步深入的探求与思考,其中的执著与努力是显而易见的。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本书的梓行虽然与作者此前出版的《王实味传》仅时隔两年,但同样是积十年之劳的沉思与积淀,绝非速生速朽的“速效产品”。实际上,在他的心目中,这部书的分量也许甚至更重。与披历十年之艰而博得学界赞誉的《王实味传》相较,这部收录其治学精要的文集,不仅耗费的岁月更长,心血更多,而且更完整、更全般地显示出了作者于现代文学研究的致思框架与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学术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下了海,也有些人人心浮动,有的甚至“身在官营心在汉”,不安于清贫、寂寞的学术研究。自然,更多的人坚守学术阵地,默默地辛勤地耕耘着。上海社会科学院又学研究所潘颂德同志是其中的一位。他在现代文学研究这块园地里前于斯,夕于斯,大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之气概。他继出版专著《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廷达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中国现代诗论40家》(重庆出版社1991年1月做)之后,最近,又从十多年来发表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论文中挑选了一部分,加上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我在《论鲁迅的抒情散文》一文中说:“本质上富有极高的抒情诗人气质的鲁迅,时代使他成了喜剧家,他以讽刺幽默的笑声,来‘撕破人生无价值的东西’,而讽刺,在鲁迅看来,正是‘喜剧变简的一支流’。”然而鲁迅还是写了诗,正如郭沫若说:“偶有所作,每臻绝唱。”(《鲁迅诗稿·序》)他的各体诗歌共61题,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随笔     
陈鸣树 《新读写》2008,(9):54-54
鲁迅的一生,除了写过小说、学术著作、诗歌(含散文诗)以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沉熳在他的杂文写作之中。杂文,即广义的散文,其中也包括随笔。他的杂文,有十七卷之多。如《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等。其中有议论的,有叙事的,有抒情的。  相似文献   
6.
追求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论的科学形态,我想首先要全面地、系统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著的精神,其最重要之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 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  相似文献   
7.
鲁迅只活了五十六岁,在他行将告别这个人世时,体重下降至不到四十公斤。为了寻求真理,为了摆脱民族的耻辱,为了每个人做人的本质力量都能得到自我的肯定,也就是说,为了追求完满的人性;为了反抗专制、压迫、愚昧、贫穷,鲁迅奋斗了整整的一生,而且是相对短促的一生,难怪他要说把一般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工作上去了。就这样,他以呕出心肝几同苦行般的坚韧的毅力,使自己的精神劳作占据着中国巨大的文化空间,以一支笔,赢得了“民族魂”的赞誉。鲁迅是不死的,特别是他所鞭挞和批评的种种社会病根继续存在的时候,鲁迅则越发显出他的辉煌。因此,正如歌德赞颂莎士比亚这位人性的大师时,以“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来概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的三本小说集中,《故事新编》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鲁迅称它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并自谦其中“速写居多”。在我看来,《故事新编》是一部驰骋想象的浪漫传奇,其意在于讽世惊俗。在《故事新编》的幻想世界里,其中大都是现实生活的投影。它的写作过程长达13年,其间作者的思想几经变迁,在艺术表现上,有两点是共同的,一点是浪漫主义手法,一点是作者热情比较外露。《故事新编》中写作时期最早的是《补天》,1922年收入《呐喊》时原名《不周  相似文献   
9.
《阿Q 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它发表在当时《晨报副镌》的“开心话”上,因此,必须愉悦读者。寓庄于谐。风格为传媒的性质所制约。鲁迅是操纵笑的大师,然而笑中有泪。冶秋在一篇《〈阿Q 正传〉(读书随笔)》中说:这篇民族的杰作,绝不是看一遍所能消化的:看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漫长而又辽阔的文化时空中,鲁迅是一个巨大的存在。鲁迅之赢得众人的赞誉,完全出之于他个人独特的贡献,而并非攀附权势者而登龙;只要回忆一下他的丧仪。自发参加者竟达数万人,即可说明这一点。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撰写的《巨人传》,把贝多芬等人称之为“因心灵而伟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