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抽丝剥茧”或“抽丝剥笋”都是比喻根据顺序逐渐披剥,以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3.
1.如果存在1,2,…,n的一个排列a1,a2,…,an,使得k ak(k=1,2,…,n)都是完全平方数,就称n为"好数".  相似文献   
4.
成语“出尔反尔”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意指反复无常、言不守信.本文将该成语作为一种解题思想:在解证一类数学问题时,从简单情形出发,再对一般的情形进行化归,返回到自身的初始结构或简单情形来处理.称这种方法为“出尔反尔”.  相似文献   
5.
1线状堆垒排列“错位排列”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著名问题,是由“装错信封”问题引发出来的.观看过“叠罗汉”杂技节目的人知道,表演时下面并排站着n个人,而另外的n-1个人则是每人均站在相邻两个人的肩膀上.若将这种游戏结构引申到组合结构之中,就成为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无”和“有”是一对矛盾,相辅相成.理解需要“缘”与“悟”.惠能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有形世界,空是无形世界;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鲁迅说,“于无声处听惊雷”.你看,本是什么声音都没有,可白居易却听出了音乐,鲁迅竟听到了惊雷. 数学中,0和1也是这样的一对矛盾,0就是“无”,1就是“有”,二进制就凭这两个原生数字,演绎出大千世界,六道轮回. 0和1有着共同的特点,例如,它们的任何次幂保持不变.解题时,要注意利用0和1在代数结构转化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成语“得意忘形”原用来形容魏晋时期“竹林七贤”阮籍等人“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即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忽然失去常态;而陶渊明则用“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便欣然忘食”作出解释;宋人潘大临刚写了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便高兴得手舞足蹈,忘乎所以,使得此诗留传下来的只有这么一句,落下了终身残疾.  相似文献   
8.
陶平生 《中等数学》2008,(10):12-15
我们将有关角平分线的如下一个性质称为“对称比定理”: 若I、1分别为△ABC的内心、∠A内的旁心,角平分线AI交BC于点D、交△ABC的外接圆于点A1,则  相似文献   
9.
陶平生 《中等数学》2009,(11):11-13
例1 一副纸牌共52张,其中“方块”“梅花”“红心”“黑桃”每种花色的牌各13张,标号依次是2,3,…,10,J,Q,K,A.相同花色、相邻标号的两张牌称为“同花顺”牌,并且A与2也算同花顺牌(即A可以当成1使用).试确定,从这副牌中取出13张牌,使每种标号的牌都出现,并且不含同花顺牌的取牌方法数.  相似文献   
10.
第一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满足方程 |x-1|-2|x-2|+3|x-3|=4的有理数x有( )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