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安宁是内蒙古的新生代女作家,以散文写作见长于文坛。安宁散文以乡土、校园、草原生活为题材,重在书写普通百姓的人生百态、人性善恶、人情冷暖,是纯正、严肃的“人的文学”;艺术上博采散文和小说多样笔法,以自我为视角,话语优雅冲淡,独具鲜明的特色和风格。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具体的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同志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广大文艺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我国文艺运动的指针,并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以适应新的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在我国文学研究领域,象征艺术以其特有的瑰奇玄妙色彩吸引了广大文学探测者的注意力,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象征”一词源出希腊文,本指“一块木板分成对半,双方各执其一,以示友爱”的信物,后来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或符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灵魂,创新是精髓,创新是文学发展、也是小说创作的生命线,我就是抱着创新的思想意识来创作《静静的大运河》的。《静静的大运河》在整体结构上,又可分现实和梦境两条大线,我在此作结构上的另一刻意追求便是将纵线和横线交织起来,将心理结构与情节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构的创新,是《静静的大运河》最主要最着力的创新。我着力将主要人物塑造成个性鲜明、性格复杂、血肉丰满的活的形象,力戒苍白、枯瘪和扁平化,变性格塑造的两极化为多元化,也算是一种创新。文学要适应新的时代和读者对真善美的要求,那就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原始文学以口头文学为其存在形态。原始文学与人类本身同步产生。文学起源于劳动,但不仅仅起源于劳动,是以劳动为主元的多元综合。原始文学可分杭育杭育文学和神话文学两个时期.杭育杭育文学以摹仿为基本手段,由于摹仿的拙劣。而造成一种今天看来属于象征的艺术效果。神话文学根据内容可分为解释自然的神话,征服自然的神话,由图腾崇拜引发的神话等多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神话都体现了象征艺术特色。其象征是建筑在想象的基础上。两个不同时期文学中所展示的象征艺术都属于原始象征艺术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过深入研究,尤其对曹雪芹的《红楼梦》颇具真知灼见,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红楼梦》为“人情小说”。笔者主要从题材取向、命意取向、故事取向、价值取向四个方面论述了《红楼梦》作为人情小说的基本特征,肯定了鲁迅对《红楼梦》研究的独特贡献,指出他是曹雪芹的真正知音。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代初,胡秋原和苏汶先后发表文章,标榜“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文艺观点,引起左翼作家与他们的论争。左翼作家在论争中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关门主义倾向,张闻天著文予以反驳矫正,从而使左翼作家的论争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过去的文学史几乎千篇一律地将这次论争定为敌我矛盾。本文在研读大量原始史料的基础上,对此次论争经过进行了详述和再评价,并得出了“自由人”和“第三种人”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五四”新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作品进行了系统的爬梳,然后将中国现代象征主义与西方象征主义作了详细的比较。文章认为,“五四”文学革命催生了白话新文学,新文学从产生之日起,就与象征主义结下血缘。“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象征主义是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古典象征主义结合的产物,但有别于西方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西方象征主义重主观轻现实,重形式轻内容,重审美轻功利,而中国“五四”时期的象征主义却与“五四”精神相一致,重社会功利,重思想内容,基调高昂,并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融合。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象征派至今还被视作文艺逆流,这里将举艺崇仰的无产阶级文学大师鲁迅同文艺逆流联系起来,岂不是大不敬?但当我们将失误的历史涂抹在象征派身上的泥污涤除,使其重现庐山真面目,且将鲁迅的一些作品(主要是散文诗)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与象征诗派的作品进行一番比较分析后,就会认定,这一命题并不荒谬。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集,历代都有人做过多种研究。本文欲独辟蹊径,从象征角度作新的探索。《诗经》“六义”中的赋、比、兴是艺术表现方法,比、兴则与象征艺术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诗经》带有浓厚的象征色彩,其根源在于人与自然的同构关系、心理积淀、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等多个方面。王齐洲同志认为,“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是导致《诗经》象征艺术的根本原因,这一观点是偏颇的,本文与之作了商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