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要提高学生特别是农村高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应立足于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根据学生需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把学校的制度和要求内化为其自身的需要,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学生特别是农村高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首先应立足于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 ,根据学生需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把学校的制度和要求内化为其自身的需要 ,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隆卫芸 《广西教育》2012,(40):32-33
一、2012年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201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规定要求,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通过真实与鲜活的材料创设新情境,着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贯彻学科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多层次和多角度运用史实、史论、史观。“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命题特征在试卷中表现明显,既重视对原有教材体系的回归和检测,也渗透了大量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考查和引导,体现了向新课标过渡与接轨的意向。  相似文献   
4.
隆卫芸 《中学文科》2006,(11):57-58
近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蜉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在我国的传统道德中.有不少对荣辱观的论述。孟子最早将“荣”和“辱”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他说:“仁则荣.不仁则辱。”在我国一些古代思想家看来.知耻乃做人之本;朱熹说,人只有“耻于不善”.才能“至于善”:管子更从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来看待“耻”,他说:国有四维,一日礼,二曰义,三日廉,四日耻,颐炎武进而指出:“四者之中,耻为尤要。”因此,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尤为强调教人阱知耻,传统道德中的这种以教民知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辰观辣僳积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融入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八荣八耻”,继承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佳人了时代舶特点和实践的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现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