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柳宗元的<道州文宣王庙碑>及<道州毁鼻亭神记>,都是应当时道州刺史薛伯高的邀请而作的.由于原文的记载及宋人韩醇的注释有误,致使它的写作年代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且大都做了错误的判断.其实,要确定它的写作年代,首先要确定薛伯高出任道州刺史的年代,然后再根据原文中所提供的叙事线索、唐代祭孔惯用的时月及干支纪日来反复考查,才能最后正确地核定.本文经过反复而详尽的考辩,认为薛伯高于元和七年就任道州刺史,<道州文宣王庙碑>应作于他元和九年秋"祭新庙"之后,而<道州毁鼻亭神记>却作于他到任后不久.这符合柳宗元的记述,也再一次证明原文记载、韩醇注释及今人校勘、系年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的《道州宣王庙碑》及《道州毁鼻亭神记》,都是应当时道州刺史薛伯高的邀请而作的。由于原的记载及宋人韩醇的注释有误,致使它的写作年代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且大都做了错误的判断。其实,要确定它的写作年代,首先要确定薛伯高出任道州刺史的年代,然后再根据原中所提供的叙事线索、唐代祭孔惯用的时月及干支纪日来反复考查,才能最后正确地核定。本经过反复而详尽的考辩,认为薛伯高于元和七年就任道州刺史,《道州宣王庙碑》应作于他元和九年秋“祭新庙”之后,而《道州毁鼻亭神记》却作于他到任后不久。这符合柳宗元的记述,也再一次证明原记载、韩醇注释及今人校勘、系年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段太尉逸事状》,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优秀作品之一。千多年来,它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至今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在写作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这篇作品只有一千多字,但从收集材料,到正式写出,中间却间隔了二十年的时间。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二月,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不料,他的父亲柳镇就在这年五月病逝了。他有一个叔父(据后人考证,名柳缜),当时在州(今陕西彬县)军队里做官。他葬埋了父亲之后,“移其孝于叔父”(《柳宗元集》卷十二《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以后所引只标明卷…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简称《国策》,是我国战国时代的一部史料汇编,相传是当时各国史官或策士们辑录的。历代的图书著录家大都把它列入史部的杂史类,也有把它列入子部的、纵横家类的。它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综观全书的内容,我们就会看到:它所记载的主要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们在游说各国时所提出的有关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主张和策略,以及他们的言行和游说活动的过程。全书充满了雄健的论述或辩难,构成了  相似文献   
5.
驰名中外的敦煌石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艺术宝库。它象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祁连山下的沙漠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敦煌石窟,共有五百五十多个,是从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建元(公元三六五年)以来的一千五百多年中,各个朝代陆续开凿的。这些石窟,集中地分布在四处:敦煌城南的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敦煌城西南、党河北岸的西千佛洞,安西县南的榆林窟(又称“万佛峡”),以及位于西千佛洞和榆林窟之间的水峡口小千佛洞。在这四处石窟中,保存着各种式样的彩塑佛象三千多尊,各种内容的壁画五万多平方米。其中,莫高窟的规模最大,仅此一处,就有石窟四百九十多个,彩塑二千一百多尊,壁画四千五百多平方米,集中地代表了敦煌石窟中文化艺术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汝窑研究历来被古今学者所重视,本文作者拟从古文献记载、令人研究和考古学发掘报告三个角度入手对汝窑的研究作一个学术综述,并谈一点自己对汝窑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也谈灵感     
粉碎“四人帮”以来,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得到贯彻,学术研究空前活跃,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新局面。在文艺理论领域,“灵感”问题的禁区也被打破,已经有不少同志对此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肤浅的意见,请同志们指正。一文学家、艺术家进行文艺创作时,到底存在不存在“灵感”?这个问题,中外古今大量的有影响的文艺批评家和理论家都曾探讨过。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充分肯定了文艺创作时“灵感”的存在。“灵感”实际上是文学家、艺术家进行具体的文艺构思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和精神状态。对此,诗人称为“诗兴”,画家称为“画兴”;我国古人,或称为“应感”,  相似文献   
8.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节选自吴承恩的神话章回小说《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西游记》是我国明代中期出现的一部具有浓厚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它以唐太宗时唐僧师徒赴西天天竺(今印度)取经的前后经历为主要线索,以神猴孙悟空为主角,以沿途降妖伏魔、兴利除害为情节,广泛、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蔑视神权、反抗压迫、坚决向一切灾害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品质,从中揭露和讽刺了当时的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取经虽是一种宗教活动,但由于作者着重描写了孙悟空等在沿途克服种种困难、战胜妖魔、最后完成取经任务、成功正果的情况,没有过多地宣传佛教的教义,所以仍  相似文献   
9.
“四人帮”的御用班子梁效,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五年第一期的《评孔老二吹捧的子产》一文,把春秋晚期郑国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子产,诬蔑为“顽固维护奴隶制的反动政治家、思想家”。他们的目的极其反动,手段十分卑劣,必须予以揭露和批判。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那就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列宁选集》第二卷第512页)我们研究子产,当然  相似文献   
10.
《段太尉逸事状》,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优秀作品之一。千多年来,它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思想教育。在写作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