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克思早在创立他的伟大学说的早期,就深刻地阐明了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历史的观点。这一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光辉思想,一百多年来作为强大的精神武器激励着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的斗争,使世界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们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今天,重新学习并加深理解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对于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解放的伟大理论——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以马克思命名的,而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对这一理论的创立,也曾独立地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了纪念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天津市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和本刊联合举办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笔谈会。现将笔谈内容发表于下。  相似文献   
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中的一个老而基本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哲学界曾进行过许多讨论,这对哲学的发展是很有益的。最近,有的同志对这个问题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认为“物质与意识不是对立的统一”(见《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1期)。其中的一些论点,我认为是很值得商榷的。现谈一点我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心理承受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正值改革之际,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中,人们遇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心理承受力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对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心理承受力的研究,不仅能够指导人们自觉地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而且有助于加深对意识形态与社会心理之间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如何科学地理解实践概念,它是纯客观的东西,还是主观同客观的统一?这在理论界是存在着很大争论的问题。本文想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的一些同志,发表了不少文章,宣扬社会主义存在着“异化”。有的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在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着“异化”,即所谓“全面异化”。有的甚至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异化”的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显然,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在政治上是非常有害的。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文选》的出版,是魏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邓小平文选》作为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产物,它既是指导伟大历史转变的理论武器,也是实现伟大历史转变的光辉记录。它的出版,充分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邓小平文选》内容非常丰富,思想非常深刻,它涉及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思想理论、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问题,而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就是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什么叫实践?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仍然可以导致对真理观的不同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有着严格的科学含义的,这就是指的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三大革命斗争实践。只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含义,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划清和种种非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界限,澄清林彪、“四人帮”在真理观上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深入讨论中,有人对有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实践不是认识的基础或源泉,客观事物才是认识的基础或源泉。与此相联系,也不承认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实践纳入认识论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它实际上否认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混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树立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霍树生,刘世明我们党反复强调,在努力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精神文明建设首要的、核心的内容是理想建设。因此,如何加强理想教育,以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