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
清代的地方教官既包括学政,也包括府州县学的儒学教官。他们在清代的教育体系中担负着教育和教化生员的责任。但是,学政忙于岁科考试,而儒学教官也因生员散居各地并不在学宫中施行教学。那么,清代地方教官如何施教呢?从清代教官的实际活动看,有的著书立说,有的编印书籍,有的创建书院,有的惩恶劝善,通过对生员的劝谕与惩戒进行管理和约束。  相似文献   
2.
清代地方官学的建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大成殿为核心的文庙,一是以明伦堂为核心的教学场所,分别承担礼仪和教学职能。由于在文庙祭祀先师孔子乃国家典礼,故地方官学的建筑以大成殿最为宏丽;而清代生员多不入学就读,以致以明伦堂为核心的教学设施日益沦于边缘地位。地方官学的建筑除了实际的功能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直隶是清末各省兴学的先锋,办理成效亦极昭著,堪为各地之模范.究其原因,极 重要的一点是官绅协力.封疆大吏教育思想明确,积极倡导兴学,制定各种学堂规章,广筹 教育经费,在办学方向上起着引导作用,在政策上提供了支持,在财力上提供了保障,推进了兴学活动的迅速扩展;基层的州县官员在上级的督促之下,积极筹措办学经费,创建 新式学堂;士绅在新的形势下,深入、广泛地参与地方事务,对于地方官员的行动给予了有力的配合,提供了兴学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颜习斋,名元,中国17世纪的哲学家.他对中国汉朝以后的学术进行了批评,通过<存学编>,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5.
清代,国家对社会的直接控制只到县一级,对广大乡村民众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生员和绅士采用教化的方式来进行.统治者给予生员一定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希望他们修身齐家,进而化民成俗.然而这种理想的统治模式很难在实际中真正实现.生员往往谋求自身利益而忽视职责所在,甚而违法扰民.在日常生活中,儒家的礼仪规范往往无法贯彻到基层社会,甚而出现了生员遵从民间信仰与习俗的倾向.对此,清政府虽有种种约束,但制度的缺陷使其难以落实.  相似文献   
6.
清代地方官学是各地标志性的官方建筑之一,儒家政治原则中教化思想的物化象征,是举行释奠、乡饮酒礼等礼仪的重要场所.清政府对各种礼的规定具体而详尽,图通过在地方官学中举行各种礼仪行礼乐教化之实,各地并无足够的财力依制举行,致制度上规定的礼仪无法在实践中确实执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社会,地方官学的建立与发展同政治统治力的强弱与国运的盛衰密切相关,并随之而生兴衰之变。清统治者随着统治的日益稳固,在新纳入版图的地域和边疆地区也开始逐渐建立地方官学,推行儒家化政治统治。这使得该地在文化上同原有统治区域的差距逐渐缩小,促进了各地在文化上的一体性,对于在该地实行有效的政治统治起了积极作用。同时,清统治者在经济发达地区及具有特殊政治地位的地区亦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和增设了一批地方官学,进一步促进了该地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