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讨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和共情对青少年助人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从山东和重庆抽取768名初一至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助人行为、自我效能感以及共情各维度(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和家庭环境各维度(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的得分均处于中上水平;(2)家庭环境、共情和自我效能感均与初中生的助人行为呈显著正相关;(3)自我效能感、家庭适应性和认知共情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助人行为,累计解释率达26%;(4)初中生家庭环境不仅能直接影响其助人行为,还能通过共情和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其助人行为,间接效应共有三条路径,分别为家庭环境→共情→助人行为,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助人行为,家庭环境→共情→自我效能感→助人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幼儿园的教育规划与教学管理工作中,幼儿的规则适应性、社会性教育与独立性培养等属于教师重点教育培养项目的构成部分。随着现代幼儿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社会、家长等对于幼儿的素质教育具有了全新要求,学前教育阶段作为幼儿思维启蒙、性格教育与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的教育管理理念与教学规划工作需要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创新。本文从幼儿的规则适应性与独立性培育的重要性出发,对教师教学引导方式与教育活动构建等方面展开了不同角度探究,旨在通过相关探究成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