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语·雍也》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这体现大教育家孔子对不同的人实施不同教育的朴素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作为心理咨询教师,我经常接触到来访学生.他们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生活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动力.就这个问题我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曾经写过一篇论文《物质的极大丰富导致中学生目标的缺失》,单纯地从外在环境来寻找学生缺乏学习目标的原因,希望加以改进.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设计过职业梦想、职业密码等团体心理活动课.  相似文献   
3.
4.
班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何时,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作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班会”这个名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刚刚升入初中的时候。那时候的班会就是班主任用来布置班级任务、进行说教的时间,例如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大扫除,什么时候去给操场拔草;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党,要学习雷锋好榜样,要遵守校规校纪……总之全是单纯的说教。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单纯的说教已经无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涟漪了,“班会”的形式也因此逐渐有了变化,但演变成“主题班会课”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对学生的说教从单纯的说和教演变成通过一个个励志故事、小游戏和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正面的、积极的能量,进而转变为自己内在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建立认知协调与平衡,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但现实是偏偏很多人处于认知失调之中,生活在痛苦里。大课间铃声刚刚响过,班主任范老师带着一个嘴巴撅得老高、眉头紧锁的女孩子来到我的面前。我带着她来到心理咨询室后,对她说:“看你好像不太高兴,有什么想跟我说说的吗?我是咱们学校的心理老师,你跟我说的话,我会保密的。”  相似文献   
6.
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有的人会一蹶不振,甚至破罐破摔,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但是有的人却能绝境反击,重新站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人们对事情成败的不同归因.人们通常把事情的原因归因于能力、努力和运气.归因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这种不同的心理体验又会对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有的人能够在困难中看到积极因素,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培养起习得性乐观;但是有的人却在挫折的压力下,产生习得性无助,自暴自弃,走向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2016年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四川渠县高三学生小斯就扔了一颗“重磅炸弹”,刚刚走出高考考场的他,留下了一纸遗书,谴责完父母之后,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接受教育、增长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主阵地,学生对学校也会产生依赖心理和归属心理。因此,学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教师,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常有听闻说,某中学生因为某事而轻生自杀,留下了伤心欲绝的父母.大家通常是谴责孩子的不懂事,视生命如草芥.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的脆弱和不堪一击,跟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难以分割的关系.我们一直都提倡赏识教育,多给孩子赞美和鼓励,增加他们的自信.现在孩子从自信走向了"自傲"的极端,当他们发现自己并不是真的无所不能时,往往接受不了这个打击而变得懦弱自卑,严重的还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因此,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反思,我们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教会孩子如何成功,更应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对孩子来说,学会面对失败或许比学会如何成功更重要.我们该如何教孩子学会面对失败呢?  相似文献   
10.
"高考,你准备好失败了吗?"我的话不啻于一颗重磅炸弹,班里马上就"炸营"了。"老师,班主任都是告诉我们要背水一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你这不是在给我们泄气吗?""老师,你说这样的话,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老师,是不是因为你孩子今年不参加高考呀,说得这么轻松!"……学生七嘴八舌地声讨着我这个"不负责任"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