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创新与教育     
近些年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不少专家学者开出的应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竞争的重要良方。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创新性人才培养等提法也不时出现在论文、巨著或政府文件中。教育真的能培养创新人才?学校真的是创新的源头?学校是如何培养创新的?又是谁来培养的?如果培养者要比被培养者更有创新或者至少是懂得创新的话,那么这些培养者是谁?他们又是谁培养的?在对这些问题得出恰当的结论前,  相似文献   
2.
求真与研究     
正科研的目的是求真。陈景润、居里夫人等中外著名科学家的生动事例,至今印在我们心头。但是,那种扎扎实实的科研精神和态度似乎正在不断受到冲击。比如,近期中国农业大学李姓教授骗取国家2000万元经费等科研作弊事件,就是其中一例。当然,这不代表中国学术研究的全部。可是,"一叶知秋""见微知著",屡屡不绝甚至愈演愈烈的科研作弊事件,不禁使我们叩问:这样的科研还是科研?这样的科研还有多少求真的踪迹?向来讲究诚信的科研,一直恪守"严谨""尊重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研究真问题"等懿德的科研,怎么与"骗""假"共生?  相似文献   
3.
城市与学习     
正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当前社会建设的一大热点。北上广及苏州、常州等大中小城市都在火热推进中。将城市发展与学习挂钩,是经济社会的国际化、知识化的产物。城市需要学习来提升人的技能和素质,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活力,提升她的内涵和品味。但是,如何来建设学习型城市却是值得思考的。教育确实是其中的重要途径,需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需要推进社区教育,需要搭建"四通八达"的学分银行,需要开展内容丰富多样的终身教育活动……教育甚至是主角。但是,学习型城市的核心词之一是"城"。城市之大,包括各个条块。这些条块本身不仅要学习,它们还要让人可以学习。  相似文献   
4.
文献与现实     
正近期来,以中国知网(CNKI)或某一数据库或某本期刊刊发论文为对象进行文献计量的研究似乎很受硕士博士生们的青睐,刊发不少论文。由单纯的思辨、逻辑推理研究,转向以客观的统计数据进行论证分析,无疑是一大进步,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教育研究在迈步前进。但文献毕竟是对现实的记录,不论记录者怎么客观忠实,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研究的本性  相似文献   
5.
教师与学生     
古人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今人说:"个别化教育、个性化教育"。不过,真要处理好教与学这对"冤家",还真不那么容易。今年4月份,我到江西南昌参加了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专家和技术厂商们高调展示了新技术在教育中的种种新应用,有的专家甚至提出了教育的"数字革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来,我有幸参加了一些论文答辩,有专升本的,也有研究生的。在审读论文中,我常常会发现一个小问题,那就是"综上所述"。这些综上所述的写法我把它们大致归纳如下:一、……二、……综上所述,……对这种综上所述的写法,本没有什么可指责的。问题在于,我不时发现,很多"综上所述"引出的内容与前面的材料似乎没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7.
追新与创新     
今年“五一冶,香港维多利亚港漂了只大黄鸭。随后,武汉、上海、北京、常熟等地也漂起了大黄鸭,只是上海漂的是烤鸭,北京是尖嘴鸭,常熟是穿衣鸭……。  相似文献   
8.
求真与研究     
正科研的本性是求真。不过,能求到什么真?怎么求真却是可以进一步思考的。譬如,要认识一所学校,我们通过了解学校的定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学生规模、专业开设等可以获得大致了解;我们或者通过学校发展的演变历程,在高校体系中的位置,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获得对学校的认知;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学校面临问题、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思路、应对措施等获得对学校的把握。以上三种认识都是求真,但三种求真获得的成效是不同的。第三种认识得到的"真"可能更  相似文献   
9.
问题与研究     
正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好的问题,常常让研究大放异彩。不少书刊网络因此辟专章专节详论选题,那么选题是不是都得到了解决?是不是都获得了通向高质量选题的妙招?事实上,选题的不足还是比较突出的。比如,跟风的多,创新的少;问题或目标模糊的多,清晰而明确的少;内容或边界模糊的多,关键点凸现的少;琐碎问题多,有高度高质量的少;甚至有时还有少量想象臆断的问题……这些对于立志提升研究水平和实力的大学来说,都是不应该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研究     
正漂亮的文字不一定就是好论文,但好文字确实是高水平研究所需要,也是研究者应重视的。千式百样的文字问题,大致表现如下。如句子不通顺,"通过……""在……下",介词结构贯穿全段;句子成分残缺不全,动宾结构不当;表述条理不清,主次不分,重点不明,以及啰嗦、平淡、乏味等。改正这些语言问题,除遵循基本的语法法则外,可能还需要特别注意几点:一要锤炼标题,着重关注文章框架的表述是否到位。比如,大标题的表述准不准确?中心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