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所谓"苏联剧变",既指共产党丧失政权,也指由此导致的苏联解体。为什么这样一个几乎集中了全部权力的大党、老党及其国家在经历了74年的风风雨雨后,却在朝夕之间惨遭此命运?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在国内外学者的讨论中时常被忽视,那就是苏共执政中的非世界历史性特征。"世界历史性",是马克思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重要概念。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只  相似文献   
2.
文化问题是列宁晚年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在"政治遗嘱"中更加明显,成为其思想焦点。从人类文化学学科角度分析,列宁在肯定"文化"概念多话语性以及"文化"与"文明"相区别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隐型层面分析"文化"的内涵、性质及特点;在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心理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传承、发展中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特征的同时,尤其重视研究对群体行为深刻而持久的制约性影响;并且提出俄罗斯文化的模式特征及其在十月革命后的总体现状与实质。列宁的这些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类文化学理论。深入研究列宁关于人类文化学的理论,有助于推动人类文化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构建,对当下中国正面临的执政党自身文化建设以及社会性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面临三大文化矛盾: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与非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此外,矛盾还存在于国内各亚文化、次亚文化之间。矛盾发展至一定程度必然导致文化冲突,从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实现文化和谐的首要前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目标的重新认识与创造性构建;以目标引领增进文化认同,通过更广泛、更深层的文化认同来实现文化和谐,这是较为可行的“路径依赖”。选择这一路径实现文化和谐,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四个方面不断做出努力,以确保文化和谐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