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论述了优化师专《法律基础》课教材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并阐述了优化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德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因而它是现代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当代大学生是我国传播和践行社会公德的有生力量,其公德意识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程度和科学发展进程.文章基于高职高专生公德意识现状分析,就如何激发和维系高职高专生公德意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实施,使辅导员走向教育和管理大学生的"前沿阵地"而承担直接责任。结合各高校的具体实际,高校辅导员的应急能力结构包括预警能力、处置能力、危机学习与评估能力等三个方面;应通过强化内在机制的关键作用和完善外在机制的保障作用,促进其应急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入世”使我们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该因势利导,用“入世”形成的诱因和内驱力,激发高师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动机,增强高师生的法律意识;用“入世”对我国法制体制的影响,优化《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用“入世”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用“入世”带来的非歧视和透明度理念,实现“教”与“学”、“知”与“行”的互动。通过这些,使“入世”变成提高高师《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5.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作出的"以德治国"决策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它包含着对我国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它强调了行政伦理建设的关键作用以及与"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但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发现,高职高专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识却呈多元化的特点。为此,有必要构建有效的引导机制,因势利导,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7.
韦忠恩  陈静云 《高教论坛》2003,(6):29-31,54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具有较强的历史性、理论性和专业性,而当今的大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却普遍难以适宜具有这些特点的课程教学要求,这决定了以“史”带“论”作为该课程教学的基本策略;而实施这一教学策略的实质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史例与理论的关系;要正确实施这一教学策略有赖于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营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高职高专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制度保障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可操作的确认和评价指标体系,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根据自主创新学习的特性和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重构制度保障的价值取向,并依据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条件和表现,来建立高职高专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确认和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