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产生于17世纪的叶燮的《原诗》,是中国古典美学和古典文论中最有学术价值的著作之一.它不仅构筑了具有现代感的完整思想体系,而且在理论上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是它那思想的独到深刻,更加令人瞩目.本文不拟对它进行全面探讨,只是管窥蠡恻地谈谈它的思想深度.要评论某种学术思想的深浅,对于正确认识和评定其学术思想的价值,乃至了解那个时代的部分文化情态,当然都是极有意义的.然而如同评定其他意识形态和其他精神现象一样,这种评论无疑也是见仁见智、富于弹性的.当然,这只是说明这项工作难度较大,必须从各方面谨慎思考,并非证示其思想的深浅是无法准确界定的.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2.
从整体的视点,钩玄提要,中国古代文论的学术品格大致有四点:浓重的实践性;鲜明的辩证性;显著的直感性;明显的承传性。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这四种学术品格的表现及成因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指出了中国古代文论学术品格的优长与不足,从而为我们今天从事文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3.
举凡于文学活动中具有久远意义的根本性问题,往往伴随着社会的演进与文学的发展,人们也会对它争论不休,探索不已。既属创作论又属批评论的文学真实性问题,就是如此。我国古文论中关于真实性问题,可谓论如泉涌,代代不绝。虽然所论大半是吉光片羽,零散不整,有的呈示着经验性色彩,尚缺乏深邃的哲学思考,而且就整体看,在作品的真与主观的真、主观的真与客观的真这两个层次的思考上,又多是潜心或侧重于前者。这无疑限制了理论的深度,影响了理论的价值。同时,有的言论即令在当时来  相似文献   
4.
"写真实"的固有的、可能容存的含义,就是强调创作要忠实于现实生活,正确地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亦即恩格斯说的"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列宁强调要"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而不能"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就科学地揭示了"真实"的本质.目前在关于"写真实"的论争中,有的同志把"写真实"的含义,任意扩充为还包括什么要求作家在文艺作品中写出艺术真实等.就逾越了常解,而言过其义了.艺术真实的基础、血肉、灵魂,尽管是生活真实,但艺  相似文献   
5.
尽管文学观念在不断地拓新与变化,但是,至今文学发展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文学总体的核心工程,仍然是通过人们繁富万变的生活实践、社会关系来揭示具有审美意义的思想性格或精神世界的。这种揭示愈深刻、愈精妙,便愈能折映时代的精神面貌,便愈能适应社会要求、滋益社会进步。人的智慧是人的丰饶精神世界的重要内涵之一。因此,深广地表现人物的智慧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欣赏和批评,是文学作品发挥社会作用的中介或桥梁,是文学创作的继续或延伸。因而它是文学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欣赏水平和批评能力,参悟一下我国古代有价值的赏析论,无疑是必要的。这里仅从那些狂(氵岁)博富的有关论述中,撷取数意,稍事掠影,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7.
文艺作品之所以富有美的魅力,美的价值,能美化人们的灵魂,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就是因为它是一种合乎美的规律的创造,它自身具有美的特质与属性.这种特质、属性,是融合、体现于其内容和形式之中的.因此,要提高文艺作品的水平,就必须从作品的各个部位、各种形象、各种因素中尽可能熔铸与强化作品的美.这,当然既不是指把事物丑的质硬纂改成美的质,也不是要文艺作品排斥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文章、作品的新颖,是它们具有创造性的标志,是它们应有的特质与光彩。所以,求新就成为写作的必然要求。这在写作的全过程、各方面都必精心经营。评论文章,不论是权衡一篇作品,还是综观一个时代的文貌,不究其创新之功,就是未逮要领,必不能进行正确的估价。中国古代文论很注最创新,其所论虽然难脱时代的局限,特别是受儒学影响较大,但由于它结合了具体丰富的创作经验,因而颇不乏精卓奇警的论述。有的至今还不失参考、借鉴作用。因此,研究一下中国古代的写作创新观,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有些文学作品,或整体或局部,臻于一种穷情尽趣的至美至妙胜境,表现出一种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这样,它就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可以大大开扩读者的思想与视野,造成别见洞天、灵府朗然的审美效果.因此,文学上这种穷情尽趣的艺术胜境,就成为古往今来严肃而明智的作家,所执著追求的美学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