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1.
运用面板协整模型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但自2001年起,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开始有碍于经济增长,并且这种负向影响呈逐年上升态势.此外,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变动关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性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基于实证结论,提出了一个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临界条件的推论.这一推论有助于更好地判断居民收入差距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并为区域经济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安徽沿淮经济带现代城镇体系初具雏形,但城镇化绝对水平仍然较低且内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区域带动能力偏弱,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区域人口外流逐渐增多。在准确预测经济带2013—2030年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前提下,综合运用PCA方法和引力模型确定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并测度其辐射强度,提出应充分考虑沿淮经济带安徽段实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资源环境条件,依托沿淮经济带现有的城镇空间布局重点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施核心城市引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最终形成安徽沿淮经济带“一轴、双组团、多节点”的开放型、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试行“营改增”以来,企业税负得到有效降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开始稳步回升,税制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下降明显导致公共服务效率降低、部分企业适应新税制规则存在困难等现实问题。为继续推进改革试点相关政策实施,有必要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比例、深入调研不断改革和完善新税制,同时需要企业作为“营改增”改革的主体主动适应"营改增"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安徽省1978—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实证分析资本和劳动在经济增长中的产出弹性以及各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通过对1978-2011年间不同子期间进行划分,评析改革开放、治理整顿、软着陆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对全要素增长率的影响,并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产出的贡献,提出促进安徽经济增长的建议。研究发现,安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城乡收入差距增长率序列模型对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稳步推进城市化和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是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最有效措施;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切实提高劳动力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坚持共享性发展,使更多的民众可以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是有效遏制持续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