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点"炫"     
可以说,近二十年关于"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词汇的更替,如同电脑升级、手机换代一样,频率之高、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当你还在以为自己是个紧跟时代潮流的人,整天念叨"酷""秀"等词时,其实你已经"out"了.时下最"in"的词,是"炫".(说到这里,我也有点心虚,说不定我已经"out"了.好在我是在对"炫"进行总结,奇怪它为什么没有向其他词那样生命短暂,还没有"ont".)  相似文献   
2.
社会分布的多元化,随之产生了语言项目存在和应用的多元化.语言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各种变异,形成了种类繁多且相互交错的语言变体.这些语言变体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功能变体的社会成因、存在方式以及几种主要功能变体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在和学生进行着言语交流活动,他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和课外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语言素质对于教师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们,早就有清醒的认识,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叶圣陶曾告诫人们:“凡是当教师的,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提醒教育者“在拟订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然而,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许多老师不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读课文,而只是强调说“课外自己熟读”。从目前中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可以看作是老师在找借口。为了应付高考,学生的作业负担已经很重了,课堂上只讲授其他的内容,对课文文本本身却只是简单的一句“课外自己熟读”岂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结果是上课分析课文时,学生一问三不知,尤其是课后课文一遍也没读的同学,更是不知老师所云。鉴于此,我们应该再次强调:课文必须扎扎实实地读,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其实,中学里的语文,实际上是语言和文学的…  相似文献   
5.
韩志湘 《现代语文》2006,(4):124-124
翻遍了各种版本的现代汉语辞(词)典,也没有发现“拽”有个上声的读音,但现实生活中,上声的这个读音却大行其道,甚至有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该派别引进了新的都市价值文化观念,描写上海的街市之美,动态的流线型城市之美,夜都会之美,人工愉悦和机械对人的压榨,人的幻灭与反叛等,使得都市真正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当时给读者的感觉,恰如她的名字,是全新的.  相似文献   
7.
迷失家园的灵魂--新感觉派笔下的上海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志湘 《现代语文》2006,(3):121-122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小说,在中国现当代学史上独树一帜,该派别引进了新的都市价值化观念,一方面描写上海的街市之美、动态的流线型城市之美、夜都会之美,另一方面描写人的幻灭与反叛等。该派作家也认为他们描写的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作家的化角色定位是“敏感的都市人”。但是,这群都市人给当时的读的印象实在是太迥异于以往的任何中国人了。  相似文献   
8.
何谓“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即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的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故合言之,称为语文。”[1]]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就是一方面教学生口头的“语”,另一方面教学生书面的“文”。但是,语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科目,本身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使用的工具,教师要利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跟学生交流感情,向学生传授“语”和“文”的知识,那么,教师自身的语言,尤其是语音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当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学作品浩如瀚海,作家们运用了各式各样的创作手法,将现实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东西引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其中看似平平常常的数字,就被作家们运用得巧妙而奇特,产生的美学效果和极富创意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0.
韩志湘 《现代语文》2006,(12):111-111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深入,网络文化开始走向了多样化、个性化,并逐渐影响到现实生活,成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人群也随着网络文化的延伸发展划分了多个特色群体,由开始的称呼"网民"、"网虫"、"大虾"、"菜鸟"等,进而衍生出更怪诞的一群新词.其中"~客"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