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于《四库全书》处理“违碍”字问题,学界一般认为,馆臣不但把直接称呼清朝为“胡”、“狄”、“虏”、“夷”的字做了处理,而且把宋元以后的著作中使用上述词语称呼金朝、元朝之处也做了删改。这种认识与事实不符。事实上,《四库全书》只是把明代后期著述中那些直接称呼清朝为“胡”、“狄”、“虏”、“夷”的字做了改易,而对宋元以后的著作中使用上述词语称呼金朝、元朝的字则大部分地保留着,并没有完全删改。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串讲文学作品时要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因为文学作品本身是生动形象的,教师的串讲应该成为对该作品形象性的发挥,而不能仅仅是抽象的概括。比如,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如果仅仅讲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矢志不渝”,就把本来生动形象的诗句抽象化了,这样的讲述固然能使学生明了诗句的大意,却省略了学生对诗句形象性的感悟,并不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对这两句诗所包含的形象和情感作出生动的展示和发挥,比如可以讲成:“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春蚕吐丝一样,默默地吐着,不停地吐着,…  相似文献   
3.
杜甫长于侧面描写,即从与主体事物具有某种联系的客体事物下笔,以揭示主体事物的特征。杜甫应用此法十分广泛;或用已知的客体高物来显示主体的高度,或从他人的泪眼来映现个人的不幸,或借观的反应来表现技艺的精绝。杜甫注重侧写,其哲学依凭是儒家的“天人合一”和“人性本善”。在其精神世界里,天地间的万物无不具有灵性,皆能与人发生感应,进行情感交流;而孟子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则是杜甫人性观的基本点,它使杜甫具有一颗同类相悲的心灵。认识和总结这一表现手法,对于繁荣当今的学创作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文艺思想包括:强调作家创作心态的自由,反对外力的干预;以"瘦硬"、"雄劲"的审美取向,来求得作品的生动气韵;主张作品思想和艺术并重,刻苦追求"佳句"、"诗律"的精致;强调作家的学识修养和虚心学习他人的重要意义。杜甫的创作实践,完美地落实了他的文艺思想主张。他始终保持着自由的创作心态,作品充满真情至性;他的诗歌风格于沉郁顿挫之中兼具瘦硬、雄劲之特征,以凌云健笔歌咏质地瘦硬、雄劲的景物与事物,使作品气韵生动;他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刻苦精神创作了众多的警句、佳句,这些诗句流传千载,具有永世不灭的光辉;他"读书破万卷",诗中大量遣用历史典故,表现出渊博的文化修养,虚心向前辈和同时代诗人学习,而无文人相轻的习气。这些使他成为"集大成"的诗人。  相似文献   
5.
我上初中是在1958年至1961年,赶上了“大跃进”和接下来的“三年困难时期”,物质生活虽说十分艰苦,但学业却从未中断。这个时期的语文课,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为我此后的业务进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回顾那一段岁月,我要特别感谢语文老师,他坚持让学生背诵课文的做法让我获益匪浅。这位老师名叫陈广瑞,他是每讲一篇课文都让我们熟练地背诵下来的,无论是短小的古典诗词、较长的古文乃至现当代的长篇文章,一律背诵。而且以记平时成绩的方式,督促我们“就范”。至今,我的脑海里还清晰地装着《捕蛇者说》、《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6.
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存在着严重的文字抄写之误,治学者宜须慎用之.对于抄写中出现的舛误,乾隆有所察觉,颁布"圣谕",责令馆臣"痛加猛省,悉心校勘",但并未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赵次公<杜诗先后解>是杜诗学史上一个首开先河的注本,其命运与世沉浮,从最初竞相为注家引重,到清代的散佚,与其注释内容特点密不可分.朱鹤龄<杜工部诗辑注>十分重视该注本,对其大量引用和驳正,从而使我们了解清初注家对赵注的看法及其散佚之缘由,亦可据<杜工部诗辑注>进行辑佚.  相似文献   
8.
杜甫客居秦州期间,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改变了此前对儒家思想的单一固守,表现了对儒、道两家思想的亲和.他不但以儒、道两家思想诠释其归隐行为,而且开始以道家思想评论时人和古人.他以草野之人的身份行忧国忧民之举,则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诗史上 ,杜甫是大量使用“流水对”并将其形式艺术推向极至的诗人。全面搜检杜诗“流水对”,使用现代汉语语法理论对其进行分类研究 ,可归纳为“单句流水对”和“复句流水对”(顺承、因果、递进、假设、转折 )两大类型。杜甫独特的生活状态、思想境界、审美情趣 ,是其多用此种对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杜甫《病柏》、《对雨》二诗的诗旨,古今注家每每曲解。《病柏》诗通过描写一棵巨大柏树的荣而后凋,艺术地概括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寄托了杜甫沉痛的忧国之思。《对雨》诗先写唐军与吐蕃的苦战,写军事形势的危急,后写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乃是代宗对吐蕃抱有幻想,以为它能尊甥舅之礼,从而放松了戒备,全诗落脚在对代宗的批判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