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述如下。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喜爱之情,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良好情绪,而且能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高尚的师德又能起"移情"作用,使学  相似文献   
3.
一 在人的个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是人的性格。从理论上讲,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性格的特点交织和渗透在人们的全部生活和活动之中,使人们的生活、活动呈现出生动而绚丽的色彩。因此,培养良好的性格已成为各国心理学界研究的课题之一。 从1996年2月开始,我校和盐城市教科所联合组成课题组,进行了“儿童良好性格的塑造”这  相似文献   
4.
应用题思路教法举隅韩朝平解答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常常有好多种,各种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途径,即解题思路。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用题思路教学的七种方法:一、用图解法显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把应用题中数量关系,通过图示显示解题的思路。例如,一辆客车从甲地...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讲授~种新知识,总要补充若干问题,黑板上指了又写,写好了又指;有的教师为了巩固一种新知识,选择大量的习题,小黑板挂过来换过去,小卡片翻过来复过去.上一道题有的学生还没有读懂,下一道题又盖上来了.如此“习题浪费”现象,新课有之,练习课、复习课更为突出,其负效应是:学生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大量的习题阅读上,分散了学生在理解概念和进行推理思考上的主要精力.如何提高数学习题的利用率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因势利导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一开始就创设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辨认几个等圆中的扇形(如图1—4),提问:“这四个等圆中扇形面积有的大、有的小,它们是随着什么变化的?”然后让学生辨认两个圆心角相同的扇形(如图5—6),提问:“这两个圆心角相等的扇形面积有的大、有的小,它们又是随着什么变化的?”通过上面两问,使学生初步了解扇形面积的大小与“圆心角”和“半径”有关,为分散教学难点打下基础。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想一想,扇形面积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涉及的德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选准最佳德育渗透点,方可实施有效的德育.要做到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实事求是.即根据教材内容,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具体德育要求,选择和确定德育的渗透点,做到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就像沙子里滴水,让它自然地渗透进去一样.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讲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发明圆周率的故事: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地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人,比欧洲数学家计算到这样的结果早一千一百多年.教师把展示中华数学成就作为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祖国灿烂文明史教育,激发了学生爱国激情和自豪感.其次,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渗透点才能收到“有的放矢”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时,学生常犯见“多”就“加”的毛病;教学时,教师突出讲解“多”字的两重性(有时用加法算,有的时侯却用减法算)作为德育的渗透点,使学生从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在感性认识上逐步形成用“一分为二”观点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图文结合。图像和文字相结合的报书,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因为低年级学生认识问题较直观,逻辑分析能力较弱,图文结合,可使板书活泼、新颖、直观,易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如:教学笔算除法”262”的板书:这样设计板书,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一位效除两位数的榜理。从发展变化的旧境D理解和事接知识,开僵IO\ie。回环式板书。采用回环和通环的形式报8,旧币知识Z间的相互关系,把抽民的涵义岸化为百观的形民。叨:“分数、小数、目分数的互代”一课的极0.这样板书,使学生刘小辫的分类一目了热,冥率较强的概括性,便于学生…  相似文献   
9.
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数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另一方面,由于现行小数学教材涉及的基础知识十分广泛,再加上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多样化,使数学思想渗透点变得飘忽不定,难以确立。因此,选择何处作为最容易渗透数学思想的突破点,绝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有机”渗透。即:根据教材内容,有机融合数学思想,确定其渗透点,就象砂子里滴水,让它自然地渗透进去一样。例如:教学“相差数”问题时,把“同样多”作为对应思想的渗透点。如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