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民俗学的视角对文艺的灵魂现象进行探讨,以期在一个新的层面上透视文艺的社会本质及其审美价值。灵魂不死,是原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由此而来的梦魂神游和祖灵信仰,构成了色彩斑斓的文艺现象。其中的民俗传承是主要的线索,本文据此展开论述,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并列为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这是很有远见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其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动力,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语文教师也应“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加强美学修养,应是语文教师自身建设的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4.
艺术创新论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晚清学者刘熙载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发展,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创新理论。他标举“清新”一说,强调“识见”的重要,重视独特的艺术表现。同时,对如何进行艺术创新,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独具我国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目标.刘熙载“品居极上之文,只是本色” 的理论命题,是其艺术创作的核心.他推崇艺术境界中的人格美,认为本色美的创作境界应当是完美的人格与优美的物境两者的辩证统一;他强调作家的真情实感,认为创作应当是生活真实的艺术升华.刘氏的创作境界论既是对前人平淡诗风及其理论的弘扬阐发.又是清代朴实学风濡染下自己的心智结晶.他和王夫之、叶燮等人一样,对中国艺术意境理论有着重要建树,直接为王国维创立“境界”说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三年级提出“着重培养议论能力,写一般议论的文章”的要求。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写议论文下笔很难,面对一个题目,不知从何写起,勉为其难地硬写,结果多是几句“标语口号”式的空话,这里涉及到一个构思  相似文献   
7.
我国素有“诗国”之称,古代月景诗占有重要地位。千百年来,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写过它,表现出一种艺术的自觉,一轮明月,从某种程度上说,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它高远而苍茫,激发了多少悠久的历史情思;它皎洁而明亮,积淀了多少传统的审美意识。这些反映在诗歌创作中,虽然色彩纷呈,个性迥异,但从整体上说,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得以较为集中的体现,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的灿烂明珠。它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诗歌不乏丰富的民俗内容,如果对此在教学中加以把握,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些作品的社会内涵和审美价值。古诗教学的民俗视角,主要着眼于母题、意象、章法、语言上。  相似文献   
9.
文艺本质是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此,晚清学者刘熙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他强调以经世致用作为文艺评论的标准,重视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特性,坚持文艺关注民生疾苦,充分发挥文艺的社会功能。这方面,他继承和发扬了前贤文艺理论的优良传统,又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杜甫的诗歌创作进行探索,以期在新的层面上揭示和把握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本质。文章从杜甫诗歌的民俗文化构成原因、原始崇拜、创作题材及其艺术表现,作了多方面的论述,其中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