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走出深层的困惑项金红从一九七五年毕业留校起,我基本上都在同青年打交道。十几年中,社会变革风起云涌,青年工作曲折坎坷,我之所以几番疑无路,依稀能见又一村,想来想去,无非是坚持信仰,心贴青年。近些年,我给青年作过几十场报告,写过几百篇文章,似乎什么时候都...  相似文献   
2.
收费上学、自主择业改革举措的实施,使得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去打工的大学生迅速增多。他们近为上学读书挣一份经费,远为将来求职就业挣一份能力。打工的人一多,老板们的用人便变得更为挑剔。上海某广告公司原计划招5—6名学生,却有1000多大学生争相应聘。该公司选人的三条标准是:学生干部、专业对口、高年级生。把是否学生干部列为第一标准,恰恰反映了该公司的精明。听主管毕业分配的同志介绍,去年在供需见面、毕业生分配中,学生干部、尤其是校、系级学生干部十分走俏。 学生干部成了“香饽饽”,它传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市场更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首都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国教育报》社、中共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和本刊编辑部于6月12日邀请高校部分中青年同志举行座谈会。魏巍同志也应邀出席。大家围绕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座谈会上部分发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把“人”称为他一生中所遇到的最为美妙的谜;洪秀全则把人誉为“天地之贵”、“万物之灵”。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改善,人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开发自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我在湖南招生时结识的一名学生,今年快大学毕业了。日前来家玩,告诉我毕业后他准备回湘西老家那个小县城工作。我问他为什么这样选择,他的理由是:地方人才奇缺,大有用武之地;县领导盛情延揽人才,入学四年关怀不断;自己是独生子,可就近照顾年老父母。这同时下颇为流行的“到沿海去,到国外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的就业意向,可谓是“反弹琵琶”,然而,却不失为具有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