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课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有一个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那就是文言文教学应兼顾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面,做到三者的统一.然而要将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却困难重重.我曾尝试过三种教法.其一,奉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原则,回归传统,以诵读指导贯穿整堂课,结果是"起于诵读,止于诵读",学生对文字只略知一二,对文化亦如雾里看花.其二,奉行"不走寻常路"的原则,努力创新,以文本为起点,大谈文化,结果是因文字障碍未扫除,整堂课如同教师拽着学生跑,教师累,学生更累.其三,奉行"折中主义"原则,先进行字词串讲,再分析文章内容,最后进行文化拓展,结果是"文"、"言"割裂,难以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2.
缘起:课改实验的得与失2006年秋季,浙江省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启动。这是学校教育的一次全方位变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更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变革。校本课程、走班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性学习……新名词不绝于耳。"这样下去,高考怎么办?"社会上有一些人存有顾虑,学校也意识到改革困难重重。但我们  相似文献   
3.
《〈论语〉选读》是“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的一种,其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辛德勒名单》是苏教版必修四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三篇课文中的一篇.板块名为“人性在复苏”。这是一篇选教课文,临近期末.备课组提议由教师视自己的课时数多少决定上还是不上。尽管我所任教的是理科创新班,语文课课时比其他班少.但我还是决定上。因为电影《辛德勒名单》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经典之作.无论是从思想性来看.还是从艺术性来看,《辛德勒名单》都足以载入世界电影史册。  相似文献   
5.
《考试大纲》是命题和备考的指导和依据,我们一定要花点功夫,彻底把它读透。最好是将今年和去年的两本对照着读,尤其要关注变化之处。如今年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去掉了标点符号前的星号,表明本年度的考卷上将出现考查标点符号的题目。另外,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正确使用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学生既要判别正误,又要区分优劣;所谓“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  相似文献   
6.
外国哲理散文在高中必修教材中数量极少,又因其兼具感性与知性而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在《鸟啼》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消除学生与文本之“隔”、学生经验与作家经验之“隔”,我们从聆听现实中的鸟啼入手,再通过“听与感”“思与悟”“分享与体悟”等几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打开文本的褶皱,激活学生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家的文笔与情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