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寻找平衡点,关注文学与文化,注重审美与思辨,让语文回归真正的语文.要善于引领学生在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徜徉,培养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2.
《倪焕之》是叶圣陶1928年连载于《教育杂志》上的一部长篇小说。长期从事乡村教育的作者,通过主人公倪焕之的奋斗历程,寄托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80年过去了,时过境迁,但在这个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时代,作者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仍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国文的《改选》是“百花小说”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由崔道怡发现。发表于时由李清泉主持编政的《人民文学》1957年7月革新特大号的头条。这是一篇在编辑部里就刮起了旋风的短篇小说,被认为“内容尖新独特”,“最有分量”。“艺术上也相当出色”。小说发表后,在“反右”斗争中遭到了严厉批判,被认为是“恶毒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作品被打成“毒草”,  相似文献   
4.
李国文的《改选》是百花小说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由崔道怡发现,发表于时由李清泉主持编政的《人民文学》1957年7月革新特大号的头条。这是一篇在编辑部里就刮起了旋风的短篇小说,被认为内容尖新独特,最有分量,艺术上也相当出色。小说发表后,在反右斗争中遭到了严厉批判,被认为是恶毒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作品被打成毒草,作者也因之获罪,被划成极右,强迫改造22年。1979年小说得到平反,与一批百花小说一起,被收入《重放的鲜花》得到出版。作者以归来的作家的身份复出,活跃在新时期文坛。在新的文学史观念中,《改选》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作品一道,被赋予了挑战文学规范的意义,更多地被看成因干预生活而坚持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百花文学在文学史地位重新确立之后,不断得到新的阐释,但作为批判现实最有分量的作品,《改选》所受到的关注还是不够。从1957年的政治批判所加给的罪名看,小说所反映的问题应该触击到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最敏感的部位,但是青年作者李国文的艺术思考究竟有哪些超前的地方,需要从作品中细心探询。为了进一步发掘百花文学的思想资源,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当代文学课,对《改选》进行了重读。下面是根据该...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的《徙》,创作于1981年,文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艰难时世中的语文教员高北溟狷介特立的性格。作家试图通过这个卓然不群的形象,寄托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与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6.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相似文献   
7.
作家独特的个性与创作特色,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考察汪曾祺创作风格的独特性,就不能不关注童年记忆与教育背景对汪曾祺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上传来的水声越加明亮起来,似乎它既有形状又有颜色,不但可闻,而且可见。河滩上影影绰绰,如有小兽在追逐,尖细的趾爪踩在细沙上,声音细微如同毳毛纤毫毕见,有一根根又细又长的银丝儿,刺透河的明亮音乐穿过来。(《透明的红萝卜》)赏析:作家由写实转向写意,以主观感受写外部世界。声音可以是"明亮"的,也可以像"毳毛"和"银丝  相似文献   
9.
他静静地吸烟,然后写;静静地喝茶,又写;静静地摸骨牌,再写;静静地擦桌子,还写;静静地搬水浇花,继续写;静静地看画,写,写,写……思想直接变成了文字.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选录的<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写于1987年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家写此文时已经67岁.有人说:读汪曾祺的作品,就像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平静地听年迈的祖父在絮絮叨叨记忆中的那些陈年往事;也有人说:汪曾祺的作品"初读似水,再读似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