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情感型”课文,很多教师也喜欢这种类型的课文。教学“情感型”课文,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让学生的体验过程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把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形成的积极情感和内心感悟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富有想象力的表达和交流。一、重组教材,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2.
从毕业到现在整整十七年了,在这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在乡村的那段时光。年轻的我凭着对教学的热情编织着理想中的教学乐园,我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春天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坐在田埂上诵读春的小诗,初夏我会带着他们去小池塘里钓龙虾……这段经历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尤其是记忆中和学生共同阅读的画面更如一幅永不褪色的油画萦绕在我的脑海,润泽我的心灵,使我感到些许得意。我是教语文的,当初用了一些什么教法我已说不清楚,唯一清楚自己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爱语文,要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八十年代末,金庸小说风靡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现代传媒为载体的大众文化正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当今人们业余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据中央电视台调查统计,有60.1%的青少年天天都看电视,将电视视为自己成长的"第二老师"。笔者在2009年对四年级学生收看电视情  相似文献   
4.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作者以有别于常人的细腻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盲女的小小的动作,更重要的是作者被这一小小动作感动着。原来“春天是可以触摸  相似文献   
5.
学生阅读的内容需要老师帮助选择,阅读的习惯需要老师培养,阅读的方法需要老师指点,阅读的收获需要老师去认可和赞扬。怎样做好课外阅读的辅导工作呢?我的实践是创建阅读成长记录袋。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无疑将大大地拓展小学生习作的时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敏感期”。这时候,教师如能细心呵护孩子的童心,让想象成为作起步中富有强大生命力、拥有不竭动力的活水源头,作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第三册《浅水洼里的小鱼》中最后四节的内容是这样的: 看了一会儿,我忍不住走过去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捡不完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的回答。 “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变,口头语言是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掌握的,儿童在入学时大多数能叙述一件完整的事情,并不是只能说一句话。这一时期,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求知欲强,既具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想像思维,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根据儿童这一特点,我们以小学低段学生为研究对象,将“作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推动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一、“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涵义“作文先导式教学”,是以“作文”为教学载体,以表达与交流为操作平…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己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充满诗意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感悟这些文章的魅力,获得最大的阅读审美享受?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巧妙运用诗歌这一元素,不仅能营造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加深其对文本的体验.课堂,因为诗歌的润泽显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0.
[案例]人教版第三册《浅水洼里的小鱼》中最后四节的内容是这样的:看了一会儿,我忍不住走过去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捡不完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的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我”连续问了小男孩两个问题“: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第一个问题文本没有直接交代,于是,我就想到了通过师生对话互动体验男孩的内心世界。请看下面的师生对话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