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当代之论庄者,大都以庄子为消极悲观,对现实没有任何欲求,甚至是浑浑噩噩、梦醒不分,只知在幻想里追求精神上的解脱,或者在现实里为奴隶主阶级制作挽歌。总之,这些观点都是荀子“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观点的发挥和发展,认为庄子只是一意依顺自然,谈不上主观的任何作为与追求。笔者对以上观点持一定保留看法,并试图从庄子思想的主观追求方面,也就是表现强烈的自我意识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便进一步明确庄子的真正人生和现实追求。  相似文献   
2.
关于《庄子·内篇》的归属,历来都肯定它为庄子本人所作,以之为研究庄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六十年代初,任继愈同志发表《庄子探源》(见《中国哲学史论》)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内篇为“后期庄学”思想,而外、杂篇中之若干篇倒是反映了庄子本人思想。今天,它不仅成为任继愈同志关于先秦哲学思想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成为学术界庄学研究的一种有影响的见解。本文试就《庄子探源》(以下简称《探源》)的这一观点谈谈不同看法,以申述传统观点之所以然。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术界关于老子思想的阶级属性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没落奴隶主阶级,一是新兴地主阶级,一是农民小私有者。笔者认为《老子》一书对新兴地主阶级的揭露实在太明显了。春秋战国时期,作为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一个明显标志是:改变旧的礼治,实行法治。其表现是对内沉溺于严刑峻法,对外大搞兼并,发动战争。《老子》中虽然对“礼”也有所揭露,但是对“法”则是贬之又贬,位次极下。如“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17章)“畏之”者,乃严刑峻法也。而其结局则是招来“侮之”,施刑罚者自食苦果。又说:“法令兹章,盗贼多有”(57章)。“民不畏死,奈何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齐一观集中体现于《齐物论》一文中:“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是宇宙齐一的结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是彼此齐一的结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是非齐一的结论。在庄子看来,无论客观世界的实体,还是主观世界的实存,都是齐一的。这种齐一观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试图就庄子及其后学在齐一观的认识根源方面作一些探讨,以就正于研究者。以道生物、以道观物是《齐物论》的两个重要体系,而这两个体系的建立,则为庄子齐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