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本文旨在探讨五四新文学初期创造社作为"五四之子"一代在文化选择上的极端激进姿态,进而发掘这种姿态后面所呈现的创造社青年群相近的个性气质和人生道路,最后尝试由此管窥中国新文化现代性之旅上较为普遍的反哺与反噬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2.
立言与传世,是胡适出版事业的两个支点,虽由歧见而达于合一,但体现的其实是胡适这一代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3.
曹禺作品问世后,批评界试图将曹禺极富个人生命体验的个人话语同化并纳入时代主流话语的规范体制之内。而面对批评界的批评,不同时期之曹禺采取了极不相同的应对方式,这实则表现了曹禺创作心态及创作方式的变化。曹禺的创作历程所走的一条自是-自审-自弃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探讨胡适方法的世界观基础,明晰自然主义宇宙观和现世主义人生观对胡适接受实用主义的潜在影响,然后分析胡适方法对实用主义的借用,最后论析十字箴言本质上是胡适方法对于实用主义的中国化简约。  相似文献   
5.
主要考察胡适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贡献,特别是提出核心概念“胡适方法”作为新的观照角度,通过对胡适终生提倡并在为学、论政时实际运思的“方法”的梳理和分析,最后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向度上厘定胡适在中国学术建设、政治建设和民族思维建设现代化努力上的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6.
鲁迅、周作人这对亲兄弟,作为“五四”运动的发难者和亲密战友,一个以创作实绩的丰然卓著,一个以文艺理论的大胆更新,开一代崭新文风于嬗变之时,启一代国人于蒙昧之中。倘是论功行赏,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怕也无过于其二人者。这样的一对搭档本是不应该分开的,因为时代不能没有他们的精诚合作。然而非常可惜,理所当然的往往不一定就是现实存在的。在长期的合作之后,他们终于分道扬镳了。真正的道路分歧并不如人们所说的,发生在1923年8月,——当时鲁迅因兄弟失和,愤然出走八道湾,而是爆发在1930年—1932年。因为自1923年至1927年,周氏兄弟虽然互不理睬,既无亲情,又没私交;但却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