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4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来书法大家,总以令人称道的独特书风、字法建树书坛。从这点来说,邹德忠先生可谓当之无愧。邹德忠先生作为一名涉猎面广泛的书法家,篆、隶、行、草诸体均成就非凡,而他的隶书成就则尤为书界所瞩目。他全面发展并带动了汉隶书的书写,并以自己的禀赋、性格和对书法的独特感悟,建立起了隶书独特的书写风格,而这种独特的书写风格,则促  相似文献   
2.
由牙璋分布论古史地域扩张问题──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开幕演讲饶宗颐这次会议的中心为南中国与邻近地区古文化交流,特别以彩陶和牙璋为焦点。把牙璋作为独立研究是古器物学的一桩大事。过去由于对文献的记载未能认真了解,牙璋的定名尚没有作最后的肯...  相似文献   
3.
饶宗颐字伯濂,又字伯子、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安人。1917年生。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及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讲座教授,香港大学中文系荣誉讲座教授。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贤及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咨询委员。饶氏学艺兼修,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所做学问,包罗万象。举凡史学、文学、经学乃至甲骨学、秦简学、敦煌学诸多领域,都有自己的建树,并于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琴艺各个方面,多所擅长,在国际、国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誉。施议对,台湾彰化人。194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该院文学研究所原副研究员,澳门大学原中文学院副院长。现为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诗词学研究。自1996年起,曾就词学及词学以外有关问题,多次奉访饶宗颐先生,并于2006年撰为《文学与神明——饶宗颐访谈录》一书,对饶公之学作全面推介。饶公之学,范围宽广,莫测高深。一般读者难以得其要领。“访谈录”据访谈录音及已刊文集,两相校核,并依编纂者个人的学习心得,编排、整理而成。深入浅出,平易近人,颇便观览。是阅读大师、走近大师的一部极为“便当”的读本,深受读者欢迎。当“访谈录”结束语《国学于今第一人——饶宗颐其人其事》于香港《明报》月刊2001年11月号发表,即获2001年11月13日北京《参考消息》第十四版“港澳之窗”转载。“访谈录”穷十年之功,始臻大成。全编八章,加上绪论及结束语,计十七万言。其中,词学二章,一题《为二十一世纪开拓新词境,创造新词体——饶宗颐形上词访谈录》,发表于北京《文学遗产》1999年第五期;另一题《落想、设色、定型——饶宗颐形而上词法试解》,发表于上海《词学》(2001年11月)第十三辑。此外,文字学一章,题为《文学与文字——饶宗颐与汉字树(上篇)》,发表于上海《华学》(饶宗颐主编)第九、十合辑;神学一章,题为《文学与神明——饶宗颐论艺术观》,发表于南京《江海学刊》2008年第九期;禅学一章,题为《顿悟与渐悟——饶宗颐禅学访谈录》,发表于北京《励耘学刊》(文学卷)2007年第六辑。。访谈录”代序《国学大师话国学》上下篇,发表于北京《文史知识》2008年第九期及第十期。“访谈录”全书将由北京三联书店和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印行简体字版及繁体字版。在全书出版之前,征得编纂者同意,谨将尚未发表的一章,于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阿闼婆吠陀》第一章向来称为“神秘助记之方”1.11.唵!三七之行,蕴一切色,音聲之主,力显其神,指示我之全身。2.再来乎!音聲之主,结其神心。  相似文献   
5.
敦煌俗字研究序饶宗颐文字之正与俗,其区别甚难言也。俗与正相对而言,然何者必为正,而何者为俗,溯洄以寻根株,资料所限,往往未易遽得其骄证。颜元孙以躬、能并为正,今则以能为异体,观战国包山简字乃作$,则能何曾非正乎?魏齐别写,以*为象,而马王堆#辞均以马...  相似文献   
6.
今年五月,我应历史研究所之邀,讲述一些古史问题。停滞北京期间,北京大学荣新江兄嘗两度会晤,承告知他多年以来,和张广达教授合著有关于阗国论文,即将汇集为《于阗史丛考》,由上海书店出版。他们两位累岁精力所萃,结合中外史料,  相似文献   
7.
僧慧达刘萨河,在莫高窟五代修建的第72窟南壁有不少的题榜,和史传所记萨诃故事很相合,这是史苇湘先生的重要发现。陈祚龙及Henri Vetch 对《萨诃和尚因缘记》(P.3570、2680、3787)的文章,都作过比勘,但对所记的事实尚未深入研究。我把所有史传上有关慧达的资料集中后,经过鉴别和分析,我认为刘萨诃故事的演变可分为下列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宋世崇尚韩文,一如诗家之尊杜,蔚为风气,柳开号“肩愈”,石介著《尊韩篇》,北方之儒重倡尊王攘夷之说,欧阳修因之作《本论》。宋代文章,实以韩愈为中心,姑名之曰“韩学”。以各地韩集之刻本论,有潮本、京本、蜀本、杭本、饶本、闽本等,至朱子之《考异》为一大总结。  相似文献   
9.
此文依据近年出土的大量新材料,参以传世记载,对古史传说中的炎、黄二帝二系形成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10.
伯希和目二六八三为瑞应图残卷,书名已佚,只存龟、龙、凤(其鸟有“发呜”名称)三类。陈梁庵以《宋书·符瑞志》校之,谓应尚有秧新一类。按此卷书名虽缺,然以P.2005号《沙州都督府日经》背记归义军名号后记“瑞应图借与下”六字,则原卷之为《瑞应图》,了无可疑。图中字不避唐讳,陈氏谓犹六朝写本。青龙下两引孙氏《瑞应图》及《宋书·瑞》(即《符瑞志》);孙氏或孙柔之所著。又屡云旧图不载,旧图未知何所指,陈氏据《中兴书目》,疑此与顾野王之《符瑞图》略近,然野王书本名《符瑞图》,不作《瑞应图》。考《唐朝名画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