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十年前,我国高校招生实行国家统一计划体制,这是与我国当时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这种计划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高校招生计划体制已由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形式发展成为今天的两类五种计划形式(即指令性、指导性两大类型,国家计划、国家计划内定向、委托培养、联合办学、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面临着繁重而艰巨的改革任务。我们认为,在这诸多改革任务中,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其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积极慎重对待。为此,我们根据试点的经验,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此发表一些见解,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由统招统分逐步(?)度到“双向选择”,是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试点以来,受到社会各界愈来愈广泛的关心和注目,褒贬不一。对这项改革加以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工作。一、“双向选择”是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实行“双向选择”,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与产品经济相匹配的、完全按国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政策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恢复高考以来的招生制度及其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转变”“两个保证”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大任务。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加强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和联系是改进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高等学校和中学的联系,在“文革”前发展比较正常,效果也比较好。粉碎“四人帮”后,这种联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有新的发展。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和中学普遍存在的升学率压力,高等学校与中学的联系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东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和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初期改革(1985-1991)的全过程,从初期改革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目标及实施效果入手,重点研究了影响初期改革目标与实际结果发生偏差的若干因素,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关系、加速改革的一些政策性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直接关系到高级专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民族的进步,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大学招生制度的研究和改革,成立了一些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机构。我国从一九五二年开始实行的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制度,选拔了大批优秀青年到高等学校深造,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十年动乱中,由于林彪、“四人帮”破坏了考试招生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速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要合理分配、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经济效益。因此,搞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至关重要,意义深远。随着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长期形成的现行毕业生分配制度,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