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特别是随着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推进,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呈现多元化趋势,致使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新情况、  相似文献   
2.
课例研究中需要明确的几个核心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源于日本的课例研究近年来在我国作为中学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方式而目益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课例研究中需要明确的几个核心概念,以期我们对这项教研活动的精髓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使课例研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今天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有效的信息已成为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访问个别学校,收集一下印象,是不可能有效地和可信地反映中国的教育现状的.正确的教育信息只能从长期的、有系统的而又没有偏见的教育研究的努力中获得.  相似文献   
4.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导方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途径。在高等教育中,它的主要形式是教学与科研、生产劳动的结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高等学校要调整好自己推进教学与科研、生产结合的思路,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发展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要树立生产实习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实践背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实…  相似文献   
5.
关于“经济文化”的概念,经济学界做出了许多解释。历史学视角的经济文化概念强调它的历史性和民族性,尤其注重在时间和空间框架内考察“经济”的隐性与显性文化内涵。历史学视野中的经济文化不仅要发掘“经济”的文化含义,还要考察其警动过程和规律,尤其要考察和研究它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如何推动社会变迁的。经济文化研究需要采纳跨学科的方法,加强对经济文化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外高校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外高校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供借鉴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敬爱的《电化教育研究》:您是我的朋友、我的课堂、我的老师。在《电化教育研究》迎来第 1 0 0期发行的日子 ,请接受我——您的一个忠实读者、一个用功学生和一个虽然相隔千里但总息息相通的朋友的祝贺。祝贺您的 1 0 0期出刊 !祝贺您的 2 0年华诞 !祝贺您在新世纪将拥有的更加灿烂的明天 !出刊 1 0 0期意味着什么 ?是 2 0年寒暑 ,是山一样多的文章 ;是反复推敲的数据 ,是发人深省的言语 ;是彼此切磋的诚意 ,是批判创新的锐气。正是你们 ,用一字字、一句句、一页页、一期期的努力 ,勾画了教育技术蓬勃发展的前景 ;正是你们 ,记载了各单位、…  相似文献   
8.
为探寻安全生产服务市场化的微观机理,以专业化分工理论为基础构建内生专业化水平的企业职能分工模型。研究表明,在企业生产职能和安全生产服务职能实现专业化分工的模式下,即将安全生产服务职能外化至市场,企业只专注于生产职能,生产效能和安全生产服务效能均有提高;安全生产服务的市场化专业供给模式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安全生产服务由中介组织进行市场化供给是与企业的长期发展、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型及政府职能的弱化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事实证明,共产党能够消灭丑恶的东西.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页)  相似文献   
10.
微型小说如同微型盆景 ,平衡木上做体操 ,它是微雕艺术 ,妙在于细微处见功夫。《扇子》取材小、切入角度巧妙 ,只是截取儿子替上司索扇的小事 ,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两种境界的差异。可谓以小见大 ,以少胜多。尤为可贵的是 ,它故事小、情节单纯 ,却布局精巧 ,竟能尺水兴澜 ,一波三折 ,颇有戏剧性。小说开头交代老王喜好收藏扇子 ,爱扇如命 ,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儿子第一次替处长向父亲索扇 ,点着要名扇“松鹤图” ,老王坚决不肯 ,可为了儿子前途 ,还是咬咬牙答应了。这是一折。一年后 ,儿子再次索扇 ,并点着要“奔马” ,老王真的火了 ,但不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