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体育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道情是道教音乐与民间音乐相结合,并在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戏曲剧种。就其音乐来讲,它属于梆子声腔系统,唱腔板式基本为板腔体,间或使用一些曲牌,音乐组织体系是以板腔体为主的“混合体”形式。在板腔程式上,可分为[铜器垛]、[慢板]、[流水]、[紧打慢唱  相似文献   
2.
陈国是西周十二诸侯国之一,建国者是有虞氏帝舜之后。周武王灭商,封虞氏之裔妫满于古陈部落的故地,所以也叫陈。东周初年,陈与蔡、郑、宋同为中原大国,后因楚、齐、晋的兴起,交争于中原,陈国居于四战地域,兵戈不休,国势日趋衰弱;再加上陈国君臣荒淫无度,相继发生了三次内乱和残杀(陈佗之乱、夏征舒之乱、二庆之乱),便一蹶不振,只得朝齐暮楚,依附于楚、齐、晋之间以求生存,后被楚国所灭。虽然不久又在楚国的扶植下  相似文献   
3.
固陵之战是楚汉相争中的关键性战役。其古战场遗址应在今淮阳县的柳林一带。垓下之战是固陵之战中的最后一次战斗。其古战场遗址应在今鹿邑县太清宫乡之隐山。从战争形势上分析,垓下应在今鹿邑县境内;从各参战诸侯进军的终点分析,垓下亦应在今鹿邑县境;从刘贾、英布的进军路线看,垓下应在今太康、淮阳、鹿邑三县之间;根据地方史料记载、考古资料和实地调查证实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4.
施工质量管理是指为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满足需要(满足设计要求、技术标准规定、需方的愿望),而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的控制,并对其提出完整、准确履行各自质量职能的证据,以使需方满意并增强其对项目的质量信任感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简言之,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为确保其工作质量,使用户满意并确信之的全部有效手段和活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已逐步由修建新公路为主转为以改善提高现有公路等级标准为主的发展时期。一个以国道为骨架、高等级公路为标准的干线公路技术改造养护工作,已在全国各地有序地展开。作为公路产品主要组成部分的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防护工程、附  相似文献   
6.
关于老子思想的评价问题,学术界仍有不同的看法。郭沫若先生的《中国史稿》认为老子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家”。詹剑峰先生认为老子“本是一个反封建压迫的哲人。”各家对老子的褒贬分歧很大。近年来,楚史研究颇为活跃,一些同志把老子说成是楚国的思想家。我认为,决不能把复杂的历史现象简单化,老子的思想是在春秋  相似文献   
7.
周家口,即今河南省周口市,自明朝以来为军事重镇。清康熙、乾隆时期最盛,堪称河南四大名镇,与朱仙镇,道口镇,赊旗镇齐名;清末民初开始衰落,是典型的历史商业城市之一。兹据本人考察和调查,参证文献资料,试对其产生的由来、兴衰的条件和原因作以探索,请同志们指正。 一、周家口名称由来及形势 周家口相传由周家埠口的演变而得其名。十五世纪时,该地三河交汇形成渔村。明初,附近的农民为了交换生产和生活必需品,就在沙颖河北岸依寨结庐,形成自然墟市,起名曰永宁集。到明永乐年间,沙河的南岸子午街(今老街)是当时的贸易市场,由于永宁  相似文献   
8.
目前,评选“优质课”活动,作为促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及教学质量的一个方法和手段,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人们早巳有目共睹。所以,此项活动在许多学校已经形成制度化。由于学校类型、自身特点和专业设置等有所差异,在评选“优质课”的组织形式、实施过程、奖励措施等方面,亦不可能也不必要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师范院校的课堂教学而言,则有它许多共性的方面。因此,在评价“优质课”的标准上,也就可以寻求一个共性的原则和标准,这对教学质量评  相似文献   
9.
货币是人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是一种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强弱、人民生活的贫富,无不与货币息息相关。 陈楚地区,地处中原,自然条件优越,原始时代的先民们就在此聚居繁衍生息。在上古社会为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市场繁荣,故此是我国货币使用和流通较早的地区之一。此地先后出土和搜藏的古货币有1400多枚,200多种类型。据初步分类考证,最古者距今有4300多年的历史。本文拟对秦统一中国之前的陈楚地区货币流通情况予以考述,以就教以诸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战国初期,魏国是七雄中的最强者,但到惠王以后,霸业丧失而逐渐亡国。魏国的兴亡盛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的得与失。它由一个大夫封邑而迅速发展成为诸侯强国,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其主要原因是魏文侯用贤任能,重用人才,变法改革,使魏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人才中心之结果。到魏惠王时,不善用人,排斥人才,使大量优秀的人才流失,导致了魏国的衰落和敌国的强盛。通过“人才得失与魏兴亡”关系的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