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蒹葭楼自定诗稿原本》将顺籍文士罗复堪的一首七律误植作其同邑黄节的作品。为纠正此张冠李戴现象,借助史料,从作者、属题者、属录者的关系,题与录的情况,以及思想内容等方面,证明诗确为罗复堪所作,同时显现某些粤籍人士与京沪人士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2.
对毛泽东《贺新郎·别友》的写赠对象 ,学界一直认为是杨开慧。笔者经某些启示 ,力证是陶毅。随着对写赠对象认识的更易 ,写作时地和所写内容就有重新考析的必要。为充分展示作品的所写内容 ,本文借助史料进行推理并对这方面的史料进行甄别 ,以期为推进毛生平研究稍尽绵力。  相似文献   
3.
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与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一组七律唱和诗,因研究者取材与取法不同,故对其中实指长期悬而未释,聚讼纷纭。本文得出结论是:“弹铗”缘于“无以为家”,“牢骚”缘于“眼量”不足。  相似文献   
4.
黄节词评析     
顺德近代著名诗人黄节也填词,向少人知。通过对《黄节诗集》所辑录到的三首词的分析,展现词的立意超卓和表意新颖,并与古今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证明黄节的词不亚于他的部分诗,也不亚于古今的某些名篇,进而显示研究黄节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主题思想,历来的研究者多认为是歌颂祖国河山和赞美风流人物的.虽经毛三次纠正,此说仍不见改.本文借助毛有关此词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的提示,从探索他"初到陕北"时的心境入手,考察他对"雪"的态度,证明"雪"是专制制度的代名词.据此推断以民主反专制是此词的主题思想.鉴于此词的"反蒋"情绪十分明显,而面世背景又相当特殊,故顺对毛录词赠柳亚子的原委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虽然反复申明他的《念奴娇·昆仑》的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 ,但研究者多囿于“好心”而没有从正面予以深析。本文通过考察本事、联系史料、对照手迹、疏理脉络 ,以力证毛自定的主题思想与其作品的实际内容相一致 ,从而纠正长期对此词含义的误解  相似文献   
7.
五十多年前,柳亚子先生对一九○三至一九○五年日本横滨新小说出版社的一批署名“曼殊室主人”和“曼殊”的著作作过辨证,他的结论是:“《新小说》上的曼殊室主人和曼殊,是麦孟华而不是苏曼殊,请大家不要再上当呀.”对于柳亚子的这一论断,解放以来,虽然没有人直接提出过异议,但在不少文章和著作中却认为,苏曼殊是《小说丛话》的作者之一.他们说:“1903—1904年连载于《新小说》杂志头两卷的《小说丛话》是梁启超、狄葆贤、苏曼殊、侠人等共同创作的一种新体裁”.因而断言:苏曼殊“在《新小说》杂志上留下了宝贵的谈文学的文字”.这就无形中肯定了《新小说》所署的“曼殊”就是清末民初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作家苏曼殊.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有关史料,对清末民初著名诗人刘三与苏曼殊的四首佳作的唱和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断,展示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丰富内涵、精妙技巧和内在联系,进而澄清长期以来对这些作品的误解和歧见。  相似文献   
9.
差不多在看到关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发现梁启超致胡适信札报道的同时,我收到香港中文大学退休教授苏文擢先生寄来所编纂的《梁谭玉樱居士所藏书翰图照影存》一大厚册.内里亦有梁启超的信札17封40页,其中致梁士诒的16封33页,呈袁世凯的1封7页.据苏文擢《序》引梁士诒八妾谭玉樱的介绍,这批信札是她家的“旧物”,故其真实性自当无疑.遗憾的是,原件“残败无统纪”,个别字迹漫漶难辨,且多无署具体日期,这就不免给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我在整理时,曾将其内容与梁启超的履历对照,觉得似是写于1913至1915年之间.  相似文献   
10.
《文学研究动态》一九八一年第九期介绍说:“对苏曼殊及其创作,三十多年来,很是冷落,几乎没有一篇研究文章发表.一九八○年,情况变了,任访秋……写出了《苏曼殊论》(《河南师大学报》一九八○年第二期),……介绍了苏曼殊的生平,分析了他的诗歌、小说、散文、翻译.”这一介绍是很客观的.任访秋同志的文章确实打开了研究苏曼殊的局面.这篇文章,见解很精辟,论据很翔实.尤其是评述创作那几部分,写得有理有据,观点鲜明.这对人们正确地认识清末民初的重要作家苏曼殊是很有帮助的.但披阅之余,觉得任文论述苏曼殊生平部分,有一些似欠妥当的地方.究其原因,恐怕除了编校的疏漏以外,或许同作者所据的资料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