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蝗虫等直翅目昆虫大多具有两对翅,其前翅革质、稍厚、狭长、平时覆盖于身体背侧和后翅上,所以又被称为覆翅。并认为其作用就是保护,而不具有飞行的功能。如南开大学等五校合编的《昆虫学》(1980年人教版)中说“蝗虫等直翅目昆虫,前翅质地坚韧如皮革,有翅脉,已不用来飞行,平时完全盖在体背侧面和后翅上。”许多相关的教材中也都讲蝗虫前翅的功能是保护。  相似文献   
2.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包裹着一层主要由纤维素组成的结构,即细胞壁。所以绘植物细胞时就必须画出这一结构。由于中学生物教材中对细胞壁没有作较为详细的说明,所以学生在识别生物课本中的有关插图(如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全一册中的图3、图13等)时往往找不准细胞壁的准确位置,学生自己绘图时更难以画准细胞壁这一结构。这些都与学生未能很好地理解这一结构有关。高等植物由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素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问题,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中就提到“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并且该教材中又用名为“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的图表来直观地说明这一问题。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中也有类似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由于昆虫体壁不透明;难以观察到其开管式循环的过程。笔者在教学实验中发现,刚孵化出的螳螂若虫,即螳螂的“预若虫”可以做为观察昆虫开管式血液循环的活体材料。  相似文献   
5.
中学物理学中波的传播是一教学难点,其中纵波的传播更为抽象。但目前并未见到能够模拟纵波传播这种复杂运动的投影片。自己在电教实践中试制了这一活动片,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制作 1.制作底片:取一约200×200mm的透明胶片,上下两边贴上白纸遮光,只在中间留下一宽约1mm的缝隙,如图1,装好片框。2.制作抽拉片:先在纸上画一正弦曲线,其一端延长为直线,如图2中的其中一条。然后以此为底稿,用一较大的白纸覆在上面反复描绘这条曲线,每描绘一条…  相似文献   
6.
读了《生物学教学》2006年第11期中“生物学术语异名同义的比较”一文,很受启发,作者归纳了零散分布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同义异名的术语,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本文想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名称,这些名称的内在联系是什么,从而使学生不仅知道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并且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及人们对这一事物的认识过程。但有一些异名看起来似乎意义相同,但其内涵不同,是不可互相代替的,在此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生物学也不例外,同样吸收了诸多的外来词汇。但是由于有许多外来词在汉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词汇,因而产生了许多词汇性新词,并且这些词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发展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了解一个词语的发展历史,就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其意义和用法,尤其是生物学中的许多名词、概念。如果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不能在生物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