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屠格涅夫的小说《前夜》(1860)是俄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有高度评价的定论的作品。它在屠格涅夫的小说创作中和在俄国小说中以它深刻的时代精神、思想意义和艺术新意,表现了它的创造性。(一)《前夜》表现了作者的高度的政治敏感和对社会生活深刻体验中把握时代本质的能力,它最及时地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前夜”这个转折时代俄国社会生活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欧洲曾有过不少杰出的美学家和评论家,探讨过戏剧原理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思想。亚里士多德根据希腊戏剧积累的实际材料,头一个较为系统地把戏剧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对它进行了研究。他从摹仿的对象、方法和手段的不同,考察悲剧的构成与独特性,建立了自己的悲剧理论。古代罗马的诗人贺拉斯在他的《论诗艺》中也谈到了戏剧学的一些原则。不过这些古代的戏剧理论虽然  相似文献   
3.
得悉将编《二十世纪陕西文学》一书,遂向有关领导与专家教授进言:写此书,勿忘秦人吴宓、王独清与左明。编者们独不知道有个左明,故引出这则短文。我知道左明,是1945年就读汉中联立中学高中时,其妻侄黄云昭与我同班,他讲过他姑父的事。当时,看电影《王先生过年》,知道左明是剧作家。近收到《南郑县志》和党史丛书,谈左明就多了书面材料。左明是大革命时期的地下党员,中国左翼文艺运动骨干,是我国电影系列剧的首创者,是抗战文艺的急先锋,“鲁迅艺术学院”创建者之一。他生前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关怀与帮助,为中国现代文艺事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大学中文专业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在新时期的十来年中,发生的变化非常显著。尤其在外国文学教材的编写与出版方面,呈现出空前繁荣、百花齐放的局面。“文革”前的外国文学教材,寥寥无几。现在,说得上名目来的教材,恐怕就已达四五十种了。当然,各种教材都有它的长处和不足,都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时期内,起了它应起的作用,本  相似文献   
5.
作为戏剧家,吴宓的《陕西梦传奇》写求进步的少年不得志的困扰;由朗费罗长诗《伊芳吉琳》改编而成的《沧桑艳传奇》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这两部剧作都是有感而发的忧国忧民之作,而不是仅抒个人的儿女情长之曲。把外国古诗改编和创作成古代戏曲形式,既显示他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二重性,又显示他中西文学修养之深。  相似文献   
6.
由陶德臻同志主编,何乃英、张朝柯、郑忠信任副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24万多字的大型著作《东方文学名著鉴赏大辞典》,以它的首创性使学人与读者刮目。本书的编纂,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情。亚洲与非洲国家与民族众多,辞典涉及的面相当的宽,它要包纳三四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几百位作家及其代表作。再者,治欧美文学,只涉及一种基督教文化,还较为单纯;而论及亚非文学则其文化渊  相似文献   
7.
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为党生活的人》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它不仅有高度的革命思想内容,而且也由于它散发着强烈的艺术芳香,吸引着读者。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它的形象应是典型的、新颖的、有独创性的,应以真实、自然朴素的美打动读者。高度的艺术性在于它不炫耀技巧、不事外部的雕琢;内容与形式完全契合,让人感觉不到技巧之所在。艺术的感受使人顾不得对技巧作推敲,或者,寻找技巧的,总是感受到思想感情与艺术形象。《为党生活的人》就是这样的作品。当然,作为理性的评析和专门的艺术鉴赏,我们还得费力从作品中去探求它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这样才能更深刻而进一层地理解《为党生活的人》这部作为艺术品的小说。  相似文献   
8.
德国的浪漫派与法国的浪漫派不同。在德国,消极浪漫主义占主导地位。这种浪漫派反歌德和席勒的古典文学,是反动“神圣同盟”的嫡子。海涅在《论浪漫派》一书中嘲笑浪漫派,说德国浪漫派“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①不过,德国也有少数罕见的积极浪漫主义者,早期的海涅就是一个。海涅后期是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批判浪漫派;但也曾“自称是德国浪漫主义最后的幻想大王”。②海涅早年的《诗歌集》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灿烂的明珠,它继承歌德和席勒的“狂飙突进”精神,反映德国青年一代挣脱旧的精神枷锁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人性的因素》(1978)是某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成熟期的一部重要小说,它集消遣小说与严肃小说于一体,熔间谍小说、政治小说、道德小说于一炉。表面看,它是一部消遣的间谍小说,写了国际之间的间谍斗争。间谍小说一般以情节取胜,属于通俗文学之列。但《人性的因素》却又不同于一般的间谍小说,它既侧重于对社会生活画面的展示以显其政治倾向,又侧重于人物惭心世界的剖析,以显示其精神道德力量。前者,构成小说的社会批判性;后者,更显示小说在形象刻划上的高度水平。二者合一,构成《人性的因素》作为严肃小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勒内·马丽亚·里尔克(1875—1926)是奥地利杰出的诗人,也是现代德语诗歌的代表作家。里尔克出生于布拉格一位军官家庭,九岁时,父母不合而离异,他自小养成孤独性格。1886年从布拉格天主教会学校出来,遵父命上了军事学校。在军校,五年残酷的奴役生活,给他留下了恶梦般的印象。这期间,他唯一的快乐是写诗读给同学听。1891年里尔克由于身体病弱被军校开除。1895年他升入布拉格大学,次年,离家转入德国慕尼黑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