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是民间习用已久的一句老话。顾名思义,太岁是动不得的。动了太岁头上的土尚且要遭殃,动了太岁本身,那当然只有死路一条了。“太岁头上动土”,又说明太岁是住在土下的,属土地神一族,只是较之慈眉善眼的土地公公,要更凶恶,更使人望而生畏罢了。 “太岁”是什么?在民间传说中颇有些众说不一。 金良年著《民间诸神》“太岁条云:“太岁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有名的凶神,俗语常以‘太岁头上动土’来比喻触犯强有力的人而自取祸殃之意。这样一个无法无天的恶煞神,仔细追究起来,却是一颗根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彭柏山间介,成名作短篇小说集《崖边》简析,《侧影》集主要作品简析,长篇小说《战争与人民》简析。  相似文献   
3.
殷夫早期诗作,几乎全部收入了作者一九三○年顷自编的诗集《孩儿塔》。其中,最早的一组小诗写于一九二四——二五年间,是作者十四、五岁时的试作,但已崭露诗人的头角,充满了少年殷夫对明媚春光的向往和青春探索期的苦闷。最末一首写于一九二九年秋,时,作者已成为职业革命家,故落款处题“于上海流浪中”。“题记”写于一九三○年,已是诗集编成后的事了。 《孩儿塔》诗稿原存鲁迅先生处,这在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鲁迅先生所撰写的  相似文献   
4.
《回回原来》是一部小说类诗话体文学作品,作者佚名。一九八一年云南回族文学滇西调查组在保山县板桥镇搜集到早期木版本一部,又在巍山县回回灯搜集到手抄本一部(情节故事已有很大变异)。此外,在云南各地回族聚居区,从交通沿线直至穷乡僻壤,均有此书演变或截肢而成的传说,人物不变,故事铺张,这是符合民间文学口承性的。宁夏各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唐王搬请回回降妖》、《三千唐兵换三千回回兵》等,即是由这本书中的部分章节演变而成的。沿海一带各省,据讯也有此类故事流布。由此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历史上生活原型的唐伯虎与《三笑》故事中的唐伯虎相比较,以大量的史实否定了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传统看法,而认为他实际上出身屠夫之家,是一个小屠夫.后得文征明等人帮助,闭户读书,一举获乡试第一。在京考中却因为受人牵连,革去功名,贬为小史.从此浪迹天涯,家道中落。本文还认为“三笑”传说,是他人所为,与唐伯虎无干,唐乃代人受“过’.曹雪芹著《红楼梦》,曾受到唐伯虎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有关史料、民间传说推论,月神在远古之时本有几分鬼气,并认为“拜月”是对于阴精的崇拜,拜月之俗,其意在于避祸、祈福,其根源在于对性禁忌──月经禁忌。于是,拜月取代了拜月经,而对于月经的禁忌也顺理成章发展为对月亮的禁忌──对月亮的崇拜。  相似文献   
7.
他,第一个明确提出了“研究回族文化”的主张;他,促成了《抗战文艺》 “回民生活文艺特辑”的诞生;他,帮助老舍、宋之的写成了反映回汉团结,一致抗日的四幕话剧《国家至上》;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回族作家中最活跃的分子;他,被巴金盛誉为“我看见中国知识分子的正气在他身上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