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设计思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现实生活的积累和体验中发现,在探究中想象和幻想,在思想革新和无限创造中自由表达,抒发学生个体的内在生命体验和本真情感。导写过程一、感知想象与思考的巧妙1.欣赏齐白石的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领悟到艺术的完美意境需要从细微的一丝一毫中去巧妙的想象。(蛙声,要从十里外的山泉中出来,这并不好画。而齐白石简单几笔,便神韵皆出了。他在画布两侧用浓墨画了直立的石头,用淡墨画了一道曲曲弯弯的山泉,在泉水边画了七八只摆尾游动的蝌蚪。想象甚为奇妙。有蝌蚪,势必有蛙;有蛙,势必有蛙…  相似文献   
2.
主题“网络”式习作训练是一种运用现代脑科学和思维科学的信息交合原理选取兴趣主题,完成材料组织、布局安排的作文方法。它以鱼刺形、光束辐射形或纵横交错的立交形等图形构成一个个网状信息资料库作为选材和构思的依据,通过直观形象的视觉追忆和联想组合,充分提取信息积累,引发多向思维,形成多种思路,“下载”写作素材,由感而发,写出“绝对是创造的、个性化的、自然的,充满了特别的情感和情趣,是心灵的笑语和泪珠”冰心语式的文章。一、关注学生的兴趣,精心选取探究主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把作文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现实地、系…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式读懂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研读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蕴涵的“借种树喻育人”的道理。3.正确识记生字和新词,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4.联系生活实际,传递人文精神。【教学重难点】通过质疑、对比、联系、反思、想象等多种思维方法,深入研读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蕴涵的“借种树喻育人”的道理。【教学流程】一、形象对比中生疑1.多媒体出示情景图:一边是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一片桃花心木的树林,一边是一块空地上刚种下的仅及膝盖的一片桃花心木的树苗。2.看景识形:桃花心木…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一、遵路“趣读”1.情境激趣。课件出示:波光粼粼的江水,成群的小鱼在水中相互追逐,水边有一大片芦苇,在一根苍劲有力的苇杆上停着一只美丽的翠鸟。2.初读课文,激疑引思:你们喜欢翠鸟吗?为什么?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你觉得翠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依次告诉我们翠鸟的哪些知识?(1)边读边完成填空:翠鸟喜欢停在。它的外形,颜色,身体,眼睛,嘴巴,鸣声,动作,有的本领。它的家在。(2)交流朗读后理清课文思路:外形(美丽)行动(敏捷)住处(隐蔽)翠鸟4.根据“外形美丽、行动敏捷、住处隐蔽”三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自由朗读喜欢的段落。二…  相似文献   
5.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尝试兰炼二小马正军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发掘学生作文潜能的必要条件作文能力是一个人多种能力的综合反映,而且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作文过程中要经历感知、回忆、分析、比较、概括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经历、认识水平。知识经...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在情境中质疑,在探究中阅读,在体验中反思,在比较中辨识。让学生走出文本,接通生活的源泉,在开放中创新,体现同步教学的异步发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现并自主解决问题,感受峨嵋山路的狭窄陡峭和铺路的艰苦危险,赞扬铺路人默默吃苦、不辞辛劳的品格。2.体验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领悟作者采用铺垫与反衬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广泛观察生活的兴趣和创新动机。教学过程一、竞赛激读,读中悟境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的阅读,目的是让学生借助语音,凭借联…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在情境中质疑,在探究中阅读,在体验中反思,在比较中辨识。让学生走出文本,接通生活的源泉,在开放中创新,体现同步教学的异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介】《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是语文社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中的三首古诗,本单元以“民族之魂”为主题,旨在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的长河,认识一个个被誉为“中国脊梁”的杰出人物,学习他们充满自信、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让阅读既变成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感受和美的体验,更变成一种“创造性鉴赏”,通过鉴赏将文本转换成具有学生个体个性色彩的文本,最终达到阅读的三层次:我看了——观看的层次:我想了——思考的层次;我懂了——理解、共鸣、评价的层次。  相似文献   
10.
聚集“六年级现象” 镜头一:星期一早上,校门口聚集了许多穿着时髦怪异的学生。我还未走到跟前,六年级级长就迫不及待地跑过来向我汇报:六年级学生的变化实在太大了,穿着、行为越来越趋向成人化,学校要求学生星期一穿校服举行升旗仪式,但六年级学生总有人以各种借口不穿校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