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明清之际“三教合一”,道教的凡人修道、立德求仙思想对李汝珍的《镜花缘》产生了深刻影响,小说主题与道教的谪仙回归模式息息相关,道教的修真求道被作者作为小说的一大重要主题有力地凸显出来。所谓“镜花缘”,取的正是镜花水月空幻无常之义。  相似文献   
2.
李汝珍所处的时代表面上繁华竞逐,骨子里却日益腐朽。传统的人文精神失落,原有的纲常秩序大乱。李汝珍通过一部镜花水月的故事,讽刺世事,寄寓理想。《镜花缘》的劝惩初衷表现在小说中就是追求仁智。作者追求仁智的社会理想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独特见解。虽然是镜花水月,但却引人追慕怅惘。  相似文献   
3.
《镜花缘》系清人李汝珍所著的一部修真求道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之所以要将小说定名为《镜花缘》绝非偶然,因为只有镜花水月的空幻无常和转瞬即逝方能传达出作者对命运的嗟叹和感喟。作者将这种无常之叹拓展至芸芸众生,通过对现实的凡俗人生的否弃来诠释道教“谪仙修道”的母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文学有很多典型意象,唐宋诗词中的"夕阳"意象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被诗人借于抒发自己的人生领悟。"夕阳"意象是一个糊涂的意象群,它吸附融汇了诸多的情感要素,在深沉的历史感的背后展示着广阔的文化背景。在诗人的笔下,思乡送别的感伤图景中夕阳被涂抹上了离愁别恨,而当夕阳的审美淡化了生命的悲凉,夕阳又因此获得了静谧温馨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口语交际课程是语言训练与设计相结合的综合技能训练课。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在口语教学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口语教学必然走向与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的阶段。充分发挥人机交互的功能,有利于开创一种生动活泼、有理有情的口语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镜花缘>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朝代为叙事背景,描写百名才女的胆识贤智、才能技艺,构筑了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女性形象群体.李汝珍在作品中对女性的赞美超出了<女戒>的樊篱,将女性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场域予以观照,多维度、多层次地表现她们的各种才能.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汝珍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人文精神失落,原有的纲常秩序大乱.<镜花缘>的创作宗旨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仁智追求.这种追求是对作者所生活的封建末世道德沦丧、世风浇薄的丑恶现实的有力的针砭和反拨.  相似文献   
8.
《牡丹亭》作为汤显祖戏剧艺术的代表作,呈现出深邃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强烈的社会批判思想。汤显祖在剧中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戏剧形象,以极为浪漫的情怀阐释个性解放的至情理念,传达着社会与民众对自由、生命的渴望与憧憬。汤显祖一方面用宗教方式讲述了一个"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故事,另一方面立足现实,借剧中人物寄托自己文治武功的政治理想,并对封建科举制度予以无情的讽刺和嘲弄。作者通过《牡丹亭》彰显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