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是我国手风琴事业发展中的里程碑,他的创作突破了传统手风琴乐曲创作模式的束缚,大胆推陈出新,他的手风琴作品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并且具有广、远、深、精等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的旋律构建于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具有深刻的民族音调的美学内涵,反映了民间音乐的“遗传基因”,特别是蕴含着中国戏曲、古曲音乐的旋律气质与旋法特征。在他的作品中还应用了“旋律特性音”的表现手法,这种特性音在民族旋法中具有抒情性、悲剧性甚强的可塑性功能,尤能表现哀情愁绪。秦腔的“苦音”、京剧的二簧、越剧基本腔等等,都广泛用它作为活动中心音。此外,李遇秋在追求旋律的器乐化方面也作了大胆的尝试,把旋律的着眼点从“声乐化”转移到“器乐化”上来。既便是“歌唱性”旋律,在器乐上也主要是指它的韵律类似歌唱,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可唱性”。器乐化的旋律也是旋律,所以在许多重要特征上与声乐是相同或相通的。  相似文献   
3.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的民族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仅从调式与和声两个方面论述了李遇秋创作的风格特点。李遇秋对中国民族的调式、和声有很深刻的研究,对西洋的调式、和声亦有着清晰的了解,因此,他的手风琴作品的调式与和声的运用上总有着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的创作美学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独创性、简洁性、情感性、逻辑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